这本书不煽情,一点也不煽情,即使发生年轻的医生面对恶性肿瘤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作者也没有用死亡来煽情。
这本书也不鸡汤,即使面对死亡,即使已经深入思考过人生的意义,作者也没有告诉你要好好享受当下。
因此,这本既不煽情也不鸡汤的书初上手读起时就显得有些平淡,它只是平平常常的道出影像结果有了异常,虽然有极糟糕的担心,但文字却转入了儿童时的欢乐与轻快,随后进入青年时的刻苦及疲惫,再跳入面对肿瘤时的困惑、无奈、挣扎、充满希望以及希望破灭时的顿悟,乃至最后被迫换种生活,并重新获取生活的意义。
文笔虽然巧妙,但叙事略显平淡,然直看到结尾才会发觉,与繁花似锦转瞬即逝的煎炒烹炸不同,它就如一锅小米在文火慢慢炖熬下终于成了一锅浓浓的美味的粥,此时合上书本,才觉得意犹未尽,直恨大限来得太早,没能让保罗再多活几年,甚至几月也好,让本书可以再长一点,再长一点,也许恰好就解决了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困惑和疑惧。
但这不是保罗想要的,保罗不想给你答案,保罗想让你自己去探索。
然,不得不叹惜。
医生是各个行业里唯一得到系统性概率思维训练的职业。也就是说,面对一种情况,医生会首先考虑概率最高的(最常见),其次再考虑危险最大的,然后再考虑不常见的。然而,保罗在面对自己的问题的时候,虽然从概率上知道要考虑什么,却仍然让自己走了捷径,认为那么不好的事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惜呀,那段时间,也许是他唯一能逆转自己命运的时机了吧。
然,也不得不钦佩。
保罗在希望破灭后,平静的完成了谢幕演出,理性的考虑了生前身后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认真的面对死亡的来临,拒绝了没有意义的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选择拥抱自己的家人,选择和爱人在一起,选择坦然而平静的面对死亡。
保罗在正年轻有为的时候撞上了肿瘤,他的遭遇令人悲伤,但他自己却不是一个悲剧,因为:
“生与死,谁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们有适应和处理的能力;就算无法掌控,也能因为对生与死的探寻,去寻找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