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看午夜场电影,和一个认识了两个月但之前从未见过面的笔友。
【20:00-24:00】
晚上八点钟时,我在杭州24小时营业的书吧里睡意昏沉地看一本余秀华的诗集,他突然发微信问我在哪里。
“南宋御街悦览树图书馆。”
“我在你附近。”
我不知是惊喜还是惊吓,想说什么却只能毫无底气地回了两个字——“是吗?”
他是我的笔友,读三本大学,热爱文学与写作的理科生,写的东西字里行间里充满一种颓废的诗意。我们在某一次的信件交流中留了彼此的微信,我才知道他就在杭州,一座离我不远的城市。
“我们去看《美女与野兽》的首映吧。”
我惊了一下,第一反应是拿出自己的气垫粉底和口红,给风尘仆仆一天的自己添了一点气色。
“好的。”我的速食妆容给我勇气回复这两个字。
“十点那场。我九点半在悦览树门口等你。”
我的睡意瞬间被打散,再一次草草的补了一下妆,觉得自己这样无条件地信任一个陌生人是一件勇敢的事情。其实,喜欢看书写作的人都是单纯的,一直以来,都没有对他们有刻意的提防。
九点半,我推开书吧的门,一阵寒风袭来,空旷的街头站着一个高瘦的少年。他向我挥手,我笑笑走过去。
十点的南宋御街还有来来往往散步的行人,街头没有几家店打烊。
他说他很熟悉这里,到影院700米的距离,我们走了20分钟。这个时间点,藏在小巷里的红绿灯早仍旧不起任何作用的闪烁着,养着两只猫的咖啡馆里稀稀拉拉地坐着悠闲的人,有很多情侣选择吹着春天的晚风出来散步,拉面馆里坐着很多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哧溜溜地吃拉面,这座一线城市的角落里里处处洋溢着浪漫。
这二十分钟里,我们知道了彼此的姓名,年龄,专业,家乡以及当天的行程。接下来,取了票,电影就开始了。
(墙上的标语——再一次遇见)
【22:00-00:45】
电影院里除了我们,都是一对对老友和情侣,踏进电影院的那一刻似乎我们也认识了很多年。
电影是再述一个童话故事。 一位高傲的王子在宏伟古堡独居,因拒绝一位女巫借宿,被施咒变成了野兽,王子的仆人也变成各样家具,要解除魔咒除非找到一个彼此相爱的人。 漂亮善良的姑娘贝儿为救父亲被逼与野兽同居古堡。美女与野兽几次碰撞对峙之后,由恨生爱,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并且战胜了要把贝儿父亲送进疯人院的反派加斯顿,也为城堡里所有的物品换回了生命,给予了城堡新的春天。
和所有的童话一样,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取代黑暗,王子和公主最终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一样的是,和前段时间的《爱乐之城》一样,这部电影有醉人的画面感,如同油画般的画面,很容易将我们带到那个年代。再加上歌舞形式的剧情,带给观众愉悦的观感。电影的特效给予了电影充足的幽默感,所以不会太煽情,感动和开心并存。
看完电影已经第二天零点了,思绪还没有从电影中走出来的我毫无困意,可能是电影缓和了初次见面的拘束,我们开始天南海北的聊起天来。
“这个世界是不会有童话的。”他的话语间依然有那种颓废的诗意。
“说不定呢,只是你还没有遇到。”其实我也不相信童话,只是我每次都会劝别人相信。
凌晨的南宋御街被橙黄色的灯点着,我们脚下踩得每一块砖都可能有着一千年的历史。在这个绝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刻,仍然有一对情侣在灯火通明的店里吃夜宵,很多外国青年精神充沛地在谈天说地,一个小区的门卫大爷在小小的房间里打盹,还有一对刚刚认识的笔友在街头散步。
他的嗓音低低沉沉,伴随着东北话的口音,惹得我总是想笑。 我知道了他是吉林人,一个月前裹着大棉袄来杭州,开始大三半工半读的生活。这是他一个月来第一次小长假,明天就要到工地上工作。他甚至告诉我他中学时有多么不务正业,毕业之后纠结是否回到家乡。
回去的路上我们走了三十分钟,他抽了两支烟。原来三十分钟的容量这么大,我知道了他的过往和将来。
到了悦览树门口,他说,看书累了就趴着睡会,以有什么事给他打电话。
我微笑着点点头,和他告别。
(凌晨的红灯起不到阻挡人流的作用)
【00:45-8:00】
悦览树书吧的钟表上显示00:45。我找了靠窗的沙发,买了一杯特浓咖啡,拿了一本《少年巴比伦》,开始与夜为伴。
夜晚适合思考,书吧有一个看似中学生的女孩边看书边做笔记,一对情侣相互依靠着看电影,一个中年大叔已经躺在沙发上睡去,还有一个外国青年认真地拿电脑码字。深夜的清醒让我觉得自己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我拿起胶片相机把书吧拍了一遍,回到沙发上觉得困意袭来。朦胧着双眼往窗外看了看,有一个外卖小哥在给买家带电话,此时凌晨两点。我的眼皮开始打架,枕在书包上睡了过去。
再醒来凌晨三点半,拿出手机,笔友的消息发来十多条,让我看好东西,有什么事情告诉他,他马上赶过来。我晕晕沉沉地觉得好温暖,我们本该是陌生人的。
我拿起《少年巴比伦》开始看,貌似是父母那个年代的爱情。小说里的戴城和我家乡的小县城很相似,莫名的,把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小县城走到这样一个大城市的经历想了一遍,原来自己挺不容易的,原来成长很艰辛,但是必须要往前走。
五点多,天微亮,夜读者们纷纷和书吧管理员告别。我买了六点的车票,也在不久后出发。生活在五点钟的有哪些人呢?一辆超级大的垃圾车,在进行凌晨的最后一项清点,有个老奶奶在报栏前看报纸,清洁工爷爷一脸好奇的看着拿相机的我。我穿过这条古风古韵的街道,坐上了最早一班的杭州地铁一号线,居然没有座位,车厢里每个人都开始奔赴自己新的一天。
高铁和公交,我风尘仆仆地赶回宿舍时,舍友们还在享受周末八点钟的懒觉。熬夜很累,我匆匆洗了把脸就钻进被窝。对了,睡觉之前,我告诉他我已经回到学校,并告诉他下次再见。
我大概是下午六点才缓解了一身的疲惫。这才开始回忆过去12小时内发生的所有事情。我好像已经忘记了他的容貌,只记得他的声音,和他看电影,散步,聊天仿佛和一场梦一样。
(我点了咖啡,拿了《少年巴比伦》)
我想起来3月17日,我去杭州看完《文人与史诗》的摄影展是下午四点,按照原计划,我应该坐车回学校。突然又想到回去无疑浪费时间,便临时决定在24小时书吧过夜。
还好我做了这样的决定,不然我就不会有这样梦幻的旅行。还好,我们是午夜去看的电影,不然我们可能无法亲昵。
果真,每个人的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