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一个周末,我一个人宅在家中,一杯淡茶,一碗泡面,一天时间,读完作家亦农的长篇小说《北京记者》,好几天过后,心中依然有所思,于是下笔记录所感所想,聊以慰藉自己内心的灵魂,好不负一世韶光,直叫岁月静好。
作为从事类似于记者工作的新闻工作者我来说,相对京城记者,我是怀揣一颗仰视的心来品读这本小说的,希望能从中寻觅到让自己进步的营养,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看完之后,我有些惆怅和失落,不是因为书写的不好,也不是书中没有营养,相反,在读这本作为小说的书时候,我竟然破天荒地做了整整四页的读书笔记。究其内心深处,让我失落的是自己,作为新闻背后的无冕之王,我却希望通过轻松地读一本小说就能获得我所要的全部营养,这可能吗?
犹记得,大二时第一篇稿子变成报纸的铅字时那份激动,青春的理想也曾幻想着记者之梦。不过,年少的梦想常常会被现实的社会无情地摧残着,我也不例外。跟着时代的潮流,我放弃了玩儿文字的梦,全力投入到经济管理的浪潮之中,当所有的浪潮退却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谁在裸泳。就这样,换了一份又一份的工作,从省城武汉到湘省长沙,从首都北京到西部巴东,从农村周坪到小镇泄滩,真没想到又会遇上“记者”这样一种工作。
或许,记者,是看上去是很光鲜的一个群体,但他们背后却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是《北京记者》要告诉我们的。而自己,不是记者,顶多算半个新闻工作者,进入这个行业,有偶然因素,或许更多的也是看到记者光鲜的一面吧!2011年,来到泄滩这个小镇,从事的是与自己专业高度一致的工作,工作之余就有一种写新闻的冲动,断断续续写了几篇稿子,自得其乐。两年后,由于人事变动,正式和新闻挂上了钩,作为专职的兼职新闻工作者。
那时的我,啥都不懂,就满怀豪情,一头扎进了这片水深火热的土地。从学习单反开关起步,一个豆腐块一个豆腐块写着写着,越写越觉得心里发虚,于是从网上购来二十多本新闻学专业书和参考书,一本一本地慢慢啃。加上后来,有机会参加了省摄影家协会和湖北日报的培训,结识了几位记者和编辑朋友,经过他们的指点,我才对新闻有了真正的一个肤浅认识,自己的新闻稿也会偶尔见见报,算是被师傅领进门了,而真正的修行或许自己还没开始。
但是,现在的我,其内心仍是不安的,没人告诉我该如何去修行。站在人生这个充满抉择的路口,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要何去何从,毕竟,有所选择就必须有所放弃,不去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两年来,一直从事两种不同行业的工作,时常感到精疲力竭,更感到两份工作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然而,在自己暂时不能抉择放下任何一个的时候,我想现在是时候必须选择一个方向有所侧重了。
一个人能力有限。科学家搞发明创造,经济学家为社会经济把脉,政治家为国家命运劳心费神……作为写作者,我们能为人类做些什么?一位诗人说“靠文字取暖”。作家亦农的人生态度也许就是给我的一种参考,我想无论怎么样,我还是要坚持去码这些自己可以掌控的文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