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碎片化学习这个话题,大家一直争论不休,但最近我发现“碎片化学习”才是学习的快车道,但有个条件。
在学习领域,一直有两种声音:
①有人说,系统性学习好,要有大块的时间进行学习,才能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②也有人说,碎片化学习好,互联网时代下,哪来的大块的时间,还不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
我以前是系统性学习的拥护者,认为只有系统性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我发现有些知识确实要大块的时间才能学进去,而且有些知识通过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效果也不错。
为什么会这样?
于是我开始反思这件事,我发现碎片化学习在以下场景下是适用的
如果在某个领域,你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那么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是碎片化学习。
知识体系就像一座“房子”,而平常你浏览到的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就像房子里的一砖一瓦,你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属于房子的哪一部分,如果是新的知识,你只要在对应的部分升级你的“房子”就可以了,效率非常高。
而大部分人在学习上根本没有建立知识体系(房子)的概念,从而对于各种碎片化知识,也就无法快速判断该部分知识的归属,即使学了很多,依旧没有太大的进步。
所以这种情况下,就要优先利用大块的时间来构建知识体系,往后才能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不知道平常大家是怎么学习的?是以系统性学习为主,还是碎片化学习为主?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飞翔的海马 ,80后知识猎人,专注知识管理与认知升级。欢迎关注我,陪你持续学习,解锁人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