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基本完成全年就业目标。第三季度就业市场求人倍率为1.24,岗位供应总量充足。漂亮的数据背后,自然离不开政府将稳就业放在各项工作首位的高度重视,以及全国数千场大型招聘会的作用;也离不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支撑。
不过,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供求匹配度失衡问题,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矛盾转向了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调查失业率较高,青年人失业率比整体失业率高,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等方面。这也就是很多大学生投出许多简历仍然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很多企业在招聘会现场一直等到很晚也依然没有招到他们想要人才的原因。
为解决这一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政府近年来密集出台了“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不过,作为大学毕业生,想要解决眼下迫在眉睫的工作问题,以下这些情况应当进行了解:
1.新兴高成长产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待遇更优
目前互联网产业平均月薪为9296元,与5G相关岗位的平均月薪达15644元,就在刚召开不久的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有2000多个互联网中高端岗位更是开出1-3万元的月薪。同时,在目前非常火热锂电池行业,部分中高端研发岗位,月薪甚至提高到了五六万元,达到了当地平均薪资的十倍左右,但仍然有较大的人才缺口。而家喻户晓的华为公司,招聘的应届毕业生起薪都在每年14万元以上,公司18万员工当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已经超过1万人。
2.高技术工作与低门槛工作的市场供求关系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中,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达到2以上。与之相对,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门槛较低的岗位,发出招聘通知后,应聘简历则往往会像雪片般飞来,劳动力呈现严重的供过于求。
另外,随着我国人工成本的不断升高,已经出现了不少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迁移的现象。之所以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的配套产业链和基础设施与我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尽管如此,我国常规的就业岗位仍大量减少,造成很多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困难的问题,这一点值得大学生们警惕。后续想要拥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发展、更强的职业竞争力,进入工作岗位后就仍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持续不断努力。
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日益成熟,AI设备的价格在持续下降,许多重复性岗位都出现了“机器换人”的现象。许多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现在有些银行已经开始关闭地段位置不太好的门店,而留下来的门店里面也有不少人工柜台被替换成了自动柜员机。
不过,旧机会虽然减少了,但新机会却增加了。制造业、建筑业等用工大户,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变革阶段,需要大批能够帮助其转型升级的高层次研发人员和高技能工人;AI、机器人等新兴高成长产业的产能有待扩张;GDP增加值占比超过54%服务业也被誉为就业的蓄水池。
3.多个主流行业的薪资成长空间
根据央视数据,我国几个主流行业薪酬占总成本的比例大致为,水电站3%,白酒10%,互联网13%,五大银行15%,火锅店28%,从中可以看出,即使互联网行业给出了如此高的工资,但相对其营收、流水来说,人力成本占比仍不算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薪酬成本占比只能作为判断薪资成长空间的部分依据,因为有些行业是以低工资的方式实现低成本占比的。收入和产出成正比关系,想要提高收入,努力提高自身创造出的业绩才是王道。
以上就是近期就业市场的一些现状,大学生们可以将这些信息作为自身择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