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指天没下雨时,先修缮加固好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发生。绸缪很多人理解为准备雨具或做好准备,其实绸缪的本意就是紧密缠绕、加固的意思。
“未雨绸缪”这个成语也来自古老的《诗经》,它的背后有一个凄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听悲伤的心情。
-1-
《国风·豳风·鸱鸮(chixiao)》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yu)子之闵斯。
猫头鹰啊猫头鹰!既然叼走我的子,不要再毁我的巢。日日含辛又茹苦,养育子女母辛劳。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you)户。今女(ru)下民,或敢侮予。
趁着阴雨尚未至,赶快衔取桑根皮,紧密缠绕固门窗。如今树下你的人,谁敢将我再欺凌。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cui)瘏(tu),曰予未有室家。
我的爪儿已痉挛,还要不断抓茅草。我的嘴巴满是伤,还要贮存过冬粮,眼看巢穴仍未安。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xiao),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xiao)。
我的羽毛疏又稀,我的尾巴枯如草,我的巢儿危又高。风大雨急屋飘摇,哓哓哀号何时晴。
这首《鸱鸮》,是《诗经》中少有的寓言故事,也是中国传世最早的寓言诗。
-2-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一只失去幼鸟的母鸟,完整的悲伤心理历程。
开始,母鸟从外捕食归来,正看见猫头鹰叼走了自己的孩子,毁坏了自己的窝巢,睚眦欲裂。
天空阴云正密布,大雨即将至。来不及回忆过往的辛苦,顾不得安抚欲绝的悲伤,母鸟马上投入到鸟巢的修复中,忙碌辛劳。
忙碌中的母鸟斗志昂扬,等我巢穴固定好,等我备好过冬粮,再大的风雨又能奈我何。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再也不会有任何顾忌,再也不怕别人欺凌,重燃希望。
母鸟不停地衔取茅草、桑根加固窝巢,不断地叼取食物贮存过冬,虽然爪子痉挛、嘴巴伤痕、羽毛稀疏、尾巴干枯,母鸟仍丝毫不敢懈怠,抓紧绸缪。只有用不停的辛劳,麻木悲伤。
可惜鸟巢还未完全修复,风雨还是来了。失去孩子的母亲,孤独地站立在家中,窝巢在风雨中摇晃。疲惫的母鸟,终于无所事事、被迫闲了下来。也许这时的她才想起失去的孩子,才感到风雨的无情,才想起辛苦劳作的无意义。漫漫长夜,有谁能够伴她度过?她那可怜的孩子是否也在这雨中想着她?鸟去巢空,风急雨密,孤独一鸟,伤心欲绝,不知天何时能晴?
那一夜,只有哓哓的悲鸣不时地传来。定是那心痛的母鸟,翻来覆去睡不着,无助地在哀号;抑或是被辛苦的劳作麻木了肉体,在困乏中终于入睡,但刚刚入睡又被噩梦惊醒、悲伤痛醒。那一刻眼泪弥漫了双眼,声音嘶哑了喉咙,只能挤出一两声“哓哓”的呻吟。
从睚眦欲裂的恨,到未雨绸缪的忙,到重燃希望的强,到苦不堪言的麻,到孤独一人的苦,到欲哭无泪的哀。只有经历了真正生死离别的人才能写出母鸟的悲伤。
-3-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还有另外一个历史故事。
灭纣的英勇武王死后,他年幼的儿子成王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由于朝廷内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有二心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
不久,朝廷官员反叛,周公奉成王命令回京城平定了内乱。平乱后,周公就写了这首《鸱鸮》诗给成王。讽谏成王,希望成王以后能及时制定措施,未雨绸缪,提前制止可能的叛乱阴谋。
与周公讽谏写《鸱鸮》诗的说法相比,我更相信,这首诗是一个经历了亲人生死离别的诗人所作。当诗人看到风雨中摇摇欲坠的鸟巢,听到雷鸣中“哓哓”无助的鸟鸣,不禁忆起了自己曾经那段生离死别的痛苦记忆,把自己化为那鸟巢中的鸟儿,去追忆过往、去咀嚼悲伤。
“未雨绸缪”,当你看过这首诗,读过这段悲伤的故事,再看这个成语是否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多了一丝感动、一丝沉重、一丝悲壮?
人生无常,我们是否也应该“未雨绸缪”,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一下我们最爱的人,束紧我们的感情,加固我们心的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