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秋直播:今天这位提问的朋友,提出了关于“子女不愿与父母同住”的问题,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马小秋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把传统家文化的根丢掉了。
过去,我们讲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说到底是希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健健康康在一起。但现在,马小秋看到很多年轻人完全不在乎这种美好的传承,宁愿自己一个人或自己的小家庭过日子,也不愿和父母或其他家人一起生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很大程度是因为随着国门打开,西方国家的思潮蜂拥进入国门,很多观念包括个人主义、独立思想等渗透人心,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深刻。我们现在所说的“和父母有代沟”“和父母分开住”,大多都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导致利己主义打败家文化,进而主导人们的选择。
很多人说,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缺位也是正常的。昨天马小秋已经强调过,圣贤经典都是精华,没有糟粕,因为它们是历经千百年时间检验传承下来的,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宝藏。如果有人觉得圣贤经典是糟粕,那一定是他们还没有明了真理,所以才会对圣贤经典妄加评论,妄下定义。
但我们也要知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西方思潮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西方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后,会放手让他们独立成长、发展,但这是中国父母很难做到的,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二三十岁或者成家生子之后,还插手孩子的生活工作。这也是孩子不愿与父母同住的原因之一。
对此,父母要明白,子女不愿与自己同住,部分原因也在于自己。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如果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那么也很难正确教育和引导子女。在此马小秋建议,父母对和子女同住的事不能操之过急,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阅读《弟子规》《伦语》等经典,在思想、行为上改变自己;同时,也可以把一些相关的视频文章转发给子女,通过善巧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子女。
作为子女,也要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正所谓“一孝百顺”,“顺”有两方面含义,一是顺应父母身心,二是孝敬父母而事事顺心。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常常做有损福报的事情,不孝顺、不赡养甚至是讨厌父母;有些人还以怕影响父母休养为借口,不愿与父母同住。实际上,父母从不怕被子女影响,为了陪伴子女,他们更愿意少些休息、多些付出,所以子女要多理解父母,遇到与父母意见相左、习惯不同的情况,要学会用善巧的方式引导父母。
马小秋常常感慨“忠孝两难全”,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时常陪伴在父亲身边。但马小秋感恩有妹妹在父亲身边代替我尽孝,也有一位很好的阿姨帮忙照顾父亲。马小秋曾在心里默默发愿,以后也要尽马小秋所能照顾阿姨终老。
最后,马小秋想跟这位提问的朋友说,您千万不能着急、埋怨,以强硬的态度要求与子女同住,提升自己、教育子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马小秋提醒大家,学会慢慢来,相信您的子女总有一天能理解您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