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日新月异,AI工具的层出不穷,AI正逐渐走近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人工智能的广泛普及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样子,便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但也在“蚕食”着我们的未来。不可否认地是在AI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岗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行业危机正悄然来临……人工智能,正在“杀死”很多年轻人的职业生涯。
一、神通广大的人工智能
职场上的朋友一定对AI工具都不陌生,辅助写报告、列大纲、制作PPT、美化文章、写代码等等,每个用上AI工具的人都会爱不释手。记得前段时间与朋友聚餐,谈起工作,大家的话题都会逐渐转向AI工具,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智谱清言……国产AI工具的盛行,让大家在职场的工作更为得心应手。AI工具的出现,让PPT更显“气质”;让述职报告更“清一色”;让产品说明更“规范统一”;让我们与它的关系也更为“亲密”。
有同样想法的是我的一位自媒体博主朋友,去他家作客的时候偶然间聊起日常写文案,他觉得AI工具就好比是一件趁手的“兵器”,帮助他在自媒体的“战场”上一路披荆斩棘,大杀四方。当时,我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不得不夸赞AI工具的优秀,写文章、写视频脚本、优化文字……样样精通,只需简单的输入关键词,就会给予你一份逻辑缜密、词藻华丽的文案内容,且有时候还会提供2-3个不同的方向,可以说在各行各业的领域里,会用AI的人对不会用AI的人就是降维打击。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强大,我们也在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直到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占据了你工作的主导地位,而你还在为此沾沾自喜时,时代却无情地抛弃了你:“对不起,你在AI的剧本里杀青了”。很简单又很真实的例子,当大家在感叹无人驾驶的技术日渐成熟,“萝卜快跑”等各种无人网约车涌现在各大城市,与此同时,大批的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也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人工智能正在淘汰每一位拒绝进步的人。
二、陌生又熟悉的写作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思考过某个问题了?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写一段文字了?相信许多人的借口都是生活、工作的忙碌。你是否又觉得写作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我们长期沉迷低俗的娱乐、频繁地依赖AI而几乎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写作恰恰就是需要沉下心安静地思考;熟悉是因为写作不一定是作家的事情,各行各业无时无刻都在写作,职场中的汇报、演讲、总结、邮件、发言稿,甚至是你与朋友、同事、上级之间的微信聊天都是写作。我们保持写作,是因为写作是个思考的过程,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可以说写作贯穿了人生,没有写作的人生就好比人失去了灵魂,犹如行尸走肉。
真实的写作就是我们自主思考的过程,就比如写一本书的读后感,AI给出的答案基本是一些大同类的观点,逻辑、框架、分析理解面面俱到,很平庸但也没有什么瑕疵,同样没有什么亮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大数据与计算能力,但是没有任何创新和自主意识,而人类的思考不同于人工智能,我们可以从林林总总的内容中提炼出我们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而且多种多样,并非循规蹈矩。人类优秀的内容往往伴有新颖的观点,或意想不到的内容,亦或是神乎其神的比喻……这些内容源于工作,源于生活,源于我们的观察,源于我们的思考。同样我们的思考也可能会“犯错”,不太合群的观点、不经意间的错别字、语句表达上的欠妥……正是有这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才称得上“完美”的写作,这也是我们独立思考的难能可贵之处。
回忆起以前工作时的亲身经历,经常急于求成,会求助于AI工具编写脚本,写出来的脚本没什么大问题但总平平无奇,直到有一次遇到“难缠”的甲方,一晚上足足写了10几个脚本大框架,发现自己思考后写的脚本,会结合热点、时政,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还设置了悬念、反转等等,这些都是AI工具完全做不到的,而且越是思考越会涌现新颖的idea,虽然最终甲方没有挑选那几个新颖的idea,但是通过这次偶然的思考,让我恍然大悟我们思考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的创意是无限的。
三、未来,如何与AI一较高下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注定许多岗位行业将被AI取缔,虽然人的体力、脑力现已经渐渐比不过AI,但是机器毕竟只有“芯”,而人有“心”。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带有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在写作之时,会代入丰富的经历、细腻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好比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围城》,惟妙惟俏的比喻、极具张力的讽刺、细致入微的描写,令每一位读者叹为观止。又比如,马伯庸笔下的《太白金星有点烦》同样写职场,他幽默风趣,从一个完全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阐述了职场打工人的辛酸史,也让读者对“西天取经”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能为力的。
而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工作上出现了纰漏,人工智能只是把原先的错误改正修复,而如果是我们在工作中犯错,就可以思考出错的原因、思考其他出错的可能性、思考出错的解决办法等等,这是唯有通过人的思考才能打败AI的唯一途径。
AI始终只能是我们的辅助工具,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能力、获取鉴别信息能力,而不是一味单纯被动地接受某个观点,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活”下去,而不是被自己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