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牢牢记住,安全第一。当在可能的非预期情况下,第一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但也不需要杯弓蛇影,战战競競,以至于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们失去了自我探索和自由和独立的可能性。
在有需要孩子单独呆的地方,一定要有志愿者人手在场,并保证孩子的安全。
2.每个房间必须配备一到两个志愿者老师。帮助完成每天的生活指导内容。
生活指导以鼓励孩子们独立为主,不要看着心急——心急是陪伴儿童的大忌,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有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独立完成自己应完成的任务。
不需要过度给孩子们帮忙,可以多加提问,引导孩子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锻炼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更多地用智慧的言语、方式启发他们自己动手,自己穿衣,自己洗漱。
3.学习创伤处理等安全知识。每个志愿者要清晰自己的责任和职责范围。
4.每天早晨,志愿者需要练习十到二十分钟的观呼吸,以平衡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可能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这一天的工作。
5.应对孩子之间的纠纷之时,以观察、等待、不评判为七字原则,允许孩子们有机会处理、感受他们在角色中的冲突和纷争。
当有孩子出现情绪崩溃、大哭的情况之时,志愿者要意识到孩子在这个时刻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但允许孩子自己体验一下情绪,之后在孩子允许的情况下静静拥抱他们几分钟,过程中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6.每天找一个时间(或者在下午,或者在晚上),回顾这一天所有的发生,把记得的事情、有印象的事情、有感触的事情以客观的视角进行回顾,仅仅只是回顾就好,不必变成过分的自责,甚至对其他人的工作予以指责和批评。也可以是以感恩的心态来回顾,一些闪光的事情,一些闪光的片段,并客观地总结。
7.在陪伴孩子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以“观察者”的角度去看到孩子每天可能的变化,以及对孩子性情、特质的部分了解,可适时记一些观察日记,发到群里与家长互动。
8.七岁以前的孩子,要更多地以身体的语言作示范,少讲道理——请你跟我这样做,尤其是在日常生活规范上面,更需要这样的引导。七岁以后的孩子,可以有适度的言语交流,告诉对方,为什么需要这样做,但也不必过度讲道理,以身作则更直观。
9.孩子们刚来到的第一天,可以带领孩子们熟悉整个场所和环境,物品摆放最好各有定位,让孩子们知道哪个空间做些什么,哪些东西在哪找到,最后让孩子们自己进入卧室摆放自己的行李,鞋子、衣物、毛巾、牙刷……分别应该放在哪里,给出明确的训示,让孩子从中得到稳定的安全感。
10.培养孩子们互相体谅谦让的品德,要从志愿者自身做起。志愿者之间一定要处好关系,如果有任何纷争,不要当着孩子们的争吵,要知道此时此刻你们是孩子们的榜样,有觉得不公平不平衡的事情,请找营长私下商讨及时解决。不要把情绪压抑在心,然后释放到孩子们身上——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11.学会真正地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把他们看成无知的小孩子,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尊重、倾听、包容,才能让我们能够真正引领孩子,孩子才能信赖我们。
但关键的时候也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有的孩子会过分地撒娇,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各种动机,懂得他言行背后的目的,才能稳稳地接住他们的需求或者稳定合理地给出拒绝。
这里面的度非常需要把握。
12.陪伴儿童是一件辛苦却收获颇多的工作。有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能量不被流失和带走,关键是自己对这份陪伴工作有一份饱满的认知,最重要的,也是自己时刻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一个非常宽阔的心地,就会拥有宽阔的视角,便不会总是在万事中只见到自己的付出和劳累,就能有力量做事情,并在事情中体会到乐趣。
13.有困难可以向营长或其他随营老师、洞山工作人员申请帮助。
14.在团体活动时,需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一定要讲道理,只是告诉孩子是这样的规则。但在个体创作时,鼓励独创性的发挥。
可以适当阅读以下文章:
0到3岁:新生儿第一件事是去控制他的眼睛。然后会哭会笑。以太力作用于神经系统。然后他会坐了,会站了,然后他的语言开始发展了。这是头三年的发展。以太力唤醒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很活跃,神经间的连接很活跃。头三年里完成的事情比后面所有的事情都要巨大。只有人类可以直立,可以有语言的发展。这关系到以后的认知。所以这三年里面会发生大量的事情,并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调。
3到5岁,前面的工作还同时在发展,但聚焦的是韵律系统的发展。
5到7岁,聚焦移到了新陈代谢和四肢系统。5到7岁的孩子特别活跃,与婴儿的活跃不同。他们的身体主要是上肢和下肢,5到7岁有很多这些部分的发展。这也是孩子会显得笨拙的时期,因为不知道如何运用快速生长的四肢。也不知道如何安静。总的趋势是往上长。这跟内在的发展、生命的过程有关。他们也喜欢构建向上的高的东西。他们也更大胆,更挑战,看你的目光也和以前不太一样。
0~5岁的孩子看你的眼光是全然的接纳。7岁的孩子就会有些怀疑:你是权威吗?
1岁或1岁半以前,他主要致力于动,移动,探索环境,去把握一些环境的自然法则。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可我们总是假定孩子知道所有。我的孩子小时候把一个东西放到桌子边看着它掉下去,然后就哭了。我把它捡起来放回他的餐盘,他再一次把它放到桌边让它掉下去,然后他又哭了。我再捡起来…孩子这样重复了六次,然后我就崩溃了。但当我后来再回想这个,其实孩子是在发现和探索重力法则。他通过不断地重复掉东西的过程来学习重力的规律现象。其实孩子一开始会以为东西落空时是往上走的,或者当他想要某个东西时东西会自动飞向他…
我也记得孩子在浴缸时,会不断重复去抓住水龙头里的水。他不断重复,直到他理解了水的特点和本质。当他掌握了以后,他不会再试了。当孩子掌握了重力的特性以后,他也不会再尝试。他们在学习这个地球上的所有自然法则。但不是通过思考的过程。他们通过不断重复得到结果,然后明白。
精神连接,进入,头三年充满了体验。所以他们会模仿成人,通过模仿来学习怎样在这个世界上过活。
你可能去市场买了很多东西,然后把每个东西放在该放的地方。这时你的孩子可能就会过来,把你整理好的东西重新拿出来。他不理解成人的目的性,他对目的性没感觉,重要的是动作本身。他也会把房间里所有东西弄出不同声响…
到1.5~2.5岁时,他们才真正开始玩耍。不过这时他们不需要互动玩耍,他们留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们会很喜欢娃娃家。
0~2.5岁,N-S(神经系统)
以太体在大的神经系统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
2.5~5岁,R(韵律系统)
想象力蓬勃发展。对其他人开始感兴趣。社交的发展需要很长时间。对有些人来说一辈子都在发展社交性。现在,孩子会跟其他人分享想象。
玩耍就像水从喷泉里喷涌而出。孩子来到一个地方,他的想象力会喷涌,这个阶段玩耍是不可抑制、无可替代的。这时他离家庭远了一点,和同伴近了一点。当然父母永远是他生命最重要的,但这时他对其他伙伴产生兴趣,但还称不上友谊,只是玩伴。这也是大量创造力活跃的阶段。
韵律系统协调思考和意志。
玩耍其实是孩子在消化他所吸收的所有印象。如果是成人,遭遇了什么特别的经历,他就会去找另一个成人,讲讲讲讲讲。而另一个成人会提一些问题,帮助这个成人梳理那个经历,带出更多想法。成人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消化他们的体验。而7岁以前,孩子是做的身体,行动的身体,是完全的意志体。不是说他们就没有思考没有感受了,但思考和感受不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他们是通过玩耍来消化,处理吸入的印象。
5.75~7岁,M-L(新陈代谢四肢系统)
孩子突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他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性上。大家可能听过九岁之变。其实还有一个六岁之变。六岁之变其实是九岁之变的前兆。当孩子对你说他觉得无聊,没什么好玩的时候,这其实是一个信号。说明以太力已经离开韵律系统而进入新陈代谢系统工作。也预告物质身体的改造已经快要完成。你也会发现他们更有计划性了。对3~5岁的孩子来说,看到房间里有什么东西就玩什么。对6岁孩子来说,他在走进房间之前就计划好了,进去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材料完成他的计划。6岁孩子就突然有了这样的能力,在头脑里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要造什么样的船。能创建图景,与梦不同。但他没有能力和经验建造出他头脑里那样的船时他就会很沮丧。所以六岁也是个沮丧的阶段。
他也会在头脑里想好要画什么样的湿水彩。但他还没有足够的技巧实现,他就会沮丧,第一次说“啊画得真难看”。但四岁的孩子则完全沉浸在色彩的流动里,梦幻的状态。六岁孩子建构图景的能力不是一直都稳定,所以有时他会退行。看成人的眼光也会波动。有时会退到四五岁的状态,有时建构图景的能力又会回来,然后就又什么都不舒服了。
牙齿。以太体穿透到物质身最硬的部分。孩子掉牙的时机跟遗传有关系,也跟他长第一颗牙的时间有关。我认识一个孩子,四个月时长第一颗牙,然后四岁时就掉第一颗牙了。换牙预示着物质身体改造的完成。器官塑形完成。以太体从这样的任务中解放出来。鲁道夫这样的发现非常了不起。这之后以太力就可以转变为用于其他任务。当物质身体塑形完成,孩子开始发展思考的能力。六岁孩子创建图景的能力就是说明他的物质身体塑形已经完成,以太力从物质身体中透出。可以开始更学术性的学习了。但孩子是否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还要综合地看。
七岁孩子怎么引导?当他说好无聊啊。你可以告诉他,祝贺你!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有意思的事情做。终于他找到什么事情做了,也有可能他发现更无聊。这时家长不一定非要给他什么回应。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发现事情去做,而不是我们去找事情给他做。这是发展他的意志,让他自己经验这个无聊,自己去发现事情做。我们要推他们一把,让他自己去。
七岁之后,通过符号化图景化的学习进入认知阶段。
7-14岁孩子对美的需求特别敏感
7-14 岁孩子主要发展的是身体的韵律系统, 主要是心肺功能,成人的呼吸心跳比为1:4,孩子的呼吸心跳比要到14岁才发展到这样,7-14岁是心肺健康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对应灵性的发展,心魂部分和情感的部分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旋律。
从健康角度讲, 7-14岁须养成孩子生活上有规律的作息,睡眠及作息的「规律节奏性」,令孩子产生安全感,并拥有平稳的情绪,在生理上发展出稳定及良好的心肺功能。 在教育中用艺术化的教育, 美的感受来滋养孩子的中级感官的发展。
例如: 音乐和绘画的「艺术性」来感动孩子、丰富孩子的情感,而其中的「节奏性」来强化呼吸心跳过程(心肺功能)。
教育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与孩子的交流,每天的活动安排,都可以让孩子的呼吸自然健康的发展,在生活中发展出深,静,长,自然的呼吸状态,放松让灵性得以发展,创造力得以产生。
7-14岁如果缺乏情感发展的教育,孩子生命与自然界缺乏联结,因为生命没被感动过,除了轻视自己生命,也轻视别人生命,让自杀、杀人事件发生。如果孩子除了缺乏情感发展再加上过度用脑,容易变成宅男、宅女,既没有热情、冷血,又自私自利,受挫折容忍度比较差。
这时候孩子对美的需求非常敏感, 美的东西都是具有生命性的,有呼吸的 当你看见一幅梵高的画时,你是否能感觉到他在对你诉说什么?似乎有些东西透过这幅画到达你的心里,而你也想表达些什么… 当你听见一首曲子,内在有些东西在回应,这也是一种呼吸,有接受有给予。
记住这种感觉, 这就是孩子在7-14 岁需要的。 因此华德福教育在7-14 岁特别强调艺术的教育, 有呼有吸的教育,有节奏的教育。绘画,
塑性,所有的课都在关注呼吸。
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吻合,传统文化中讲六艺,琴棋书画射骑,呼吸都是最重要。只有呼吸平稳,深长平稳,才能更加深入领会其中的奥妙。
竞争会让呼吸变紧,变的急促,屏住呼吸,竭尽全力想做到最好,在这种紧张中,呼吸系统也不能放松健康的发展。这也是华德福在小学阶段不提倡竞争的原因之一。
关于运动,有些孩子在这个年龄还会有持续性湿疹,这时候运动就特别重要, 需要用运动刺激大脑的发展进而激发对新陈代谢系统塑性的能力。 不过湿疹的成因有很多, 也要具体来看, 总的来说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非常重要,例如跳绳等需要身体协调配合等运动。
14岁:孩子的另一个转折期
14岁是一个和7岁一样的转折期,14岁之后的孩子,开始发展思考,大量的能量被释放来发展思维能力,科学的教学,辩论式的学习都非常适合孩子。孩子的身体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心肺转向新陈代谢代谢和四肢系统。 第二性征出现, 四肢变长,个子也会突然增高。
14岁左右的孩子似乎对于身体的变化无所适从,有点不知道把胳膊腿放在哪里的感觉。 灵魂的发展也从情感转向思考, 孩子们要开始经历下一段发展历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