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四个字只是一个词牌名,与这首词的内容无关。至于“明月几时有”这个题目也不是诗人确定的,而是后人加的。
上阕的前四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见,诗人大醉后首先看到的是天空中的明月。“把酒”一词与“大醉”照应。有句话叫“酒醉吐真言”,诗人大醉后写的诗宣泄的往往是心里最想说的话。恐怕在他的心目中,自己就是神仙下凡:李白不是叫“谪仙”吗?我苏东坡呢!李白不是往往与月亮说话吗?我苏东坡呢!顺便说一句,宋代的著名诗人黄庭坚就称李白与苏轼为“两谪仙”。再说了,屈原不是就问过天吗?我苏东坡就不能问问!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需笔者啰嗦,读者自会从中窥探到诗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那时的心理状态了。多么豪放而自信的性格!多么非凡而独特的气魄!
上阕的后五句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人既然来自天宫,那就有资格回归天宫;所以大醉后想到“乘风归去”,于情于理都是极其自然的。再联系他当时的遭遇,突然间产生了离开这个世界(出世)的想法,更觉得绝非无病呻吟。但,诗人毕竟不是平凡之辈,他善于周密的思考,还有独到的见解,更有坚强的意志。你看,一句“高处不胜寒”,就一下子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且,此时可能酒也醒了一半,于是,他起身在屋里,在月光的陪伴下,独自兴奋地跳起舞来;他觉得还是人间美好!
下阕的前三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是写月影的运行与变化,估计是诗人跳舞后累了,然后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之所见。
下阕接着的三句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由于看到月影先照耀朱阁,接着照耀绮户,最后又照耀失眠的自己,于是诗人同天空的圆月说起话来:月亮啊,月亮!你不该对世人有什么怨恨吧?要知道,你是团圆的象征呀!可你为什么总是在我们离别后才圆呢?
下阕又接着的三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估计此时的诗人酒也醒得差不多了,你看他再不去责备月亮了,而是把月亮的运行规律与人的变化轨迹放在一起思考与判断,悟出一个哲理来:从古到今,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
于是,诗人终于从似梦非梦中走了出来。
下阕的最后两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点睛之笔。只有苏轼这样的旷世之才,才能在被贬的特定之地与中秋节夜晚特定之时,写出如此不限时空与不限特定对象的名句来。“但愿人长久”中的“人”既是指其弟苏辙,又是指所有的人;其中的“长久”则是指无限的时间;而“千里共婵娟”中的“千里”既指相离较远的苏辙所在,更指无限的空间;至于“婵娟”,那恐怕不仅仅是指月亮,也应饱含着诗人所向往的永恒的美好与光明吧!请读者千万不要忘记词中“但愿”二字,因为这两个字不仅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乐观心态,更传递出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切人的关心与热爱!(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