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新时代,面临新高考,应对新中考,英语课应该怎么上?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习真正发生?尽管我已是一个有28年教龄的初中英语教师,但面对这个问题,我仍然茫然且茫然着。
将近半个月的培训与学习,似乎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一束束阳光拨云开雾,让我找到了答案。
一、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者培养教育对象的终极目标,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亦是如此:通过英语学习,培养有精神追求,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且能够有效的运用英语这个语言交际工具进行语言输出,助力中西方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英语课堂的育人方向。
二、学科素养真实落地课堂
做任何事情,既要低头走路,更要抬头看天,没有方向的前行,只会在沙漠里盲走。新课标明确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16个字浓缩了英语教学的内涵;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刷题唯一的时代即将过去,吃老本,靠经验一定会让我们老师自己举步维艰;学科素养就是考试的方向,中考试题评价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分析对比能力,围绕这些能力的培养,才会应对新中考,才会让学习真正发生。
三、英语教师的自我革新
思维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面临新中考,我们英语老师一定要吐故纳新,逆向思维,准确定位,以课标为纲,树立生活即教材的大教学观,摆脱教材的束缚,大胆的整合、灵活地运用教材,把传统的经典文化引入课堂,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真正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四导”:导游、导演、导师、督导,把老师的重点变成学生的重点,把老师的问题变成学生的问题;课堂更多关注语言学习方法的培养,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老师们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学习的激励大师。
四、让学习真正发生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以什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那是一定不对的,以学生为中心吗?学科素养的核心思想重新定位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学习为中心。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这些问题更好地诠释了“田氏三问”。在英语课堂上,我们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听、读、看)和有效的语言输出(说、写);代替大量的知识讲解、重点词组句子的死记硬背,我们应该把课堂学习设计为有效的语境教学,语用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看的训练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推理、感悟词汇的不同意义,感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亲身体验觅食的快乐,代替喂饱的腻味;同时让他们掌握了英语这项语言交际工具,而不仅仅把它做为一门考试的课程来学习,那时,老师才是骄傲的,学生会是幸福的。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力量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是缺乏良知的布道,只会培养冷冰冰的考试机器,只会引发更多的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和社会问题。做为英语老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那将会使我们的教学添加更多成功的因素,我们一定要相信:再高明的教学方法也比不上老师的一个鼓励、一句认可、一次包容,一个拥抱。
民族复兴一定是文化的复兴,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一定是地球村这个命运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内涵之一,而英语语言这个交流工具将会是一张靓丽的通行证,穿行在世界各地;做为初中英语教师的我们,也许你会说我们离这个话题有些许遥远,但我们一直行走在英语语言学习的道路上,行走在培养人的道路上,如何担当这份责任,我们应该深思深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