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算是第一次独自去新工作地点。
下车的地方是在高架桥下,绕着桥墩子转了一圈,然后向西而去。走着走着就觉得不对了,毕竟那地方离路口也就是几百米的距离,虽然说对面的确是双瑞集团,但这几百米也有点太长了吧?
东张张西望望,除了几辆疾驰而过的汽车,连个走路或者骑单车的人也没有,这边的确人烟稀少,想要问问也没人可问。看看太阳,确实是在向西行,这是没有错的。
犹豫了半天,又打开了公交线路查询——下车后步行的路线详情。琢磨了半天才明白,从河洛路上已经越过了单位,现在应该是勾回去向东才对。
悻悻然过桥洞,一路向东,一直到看见下一个路口了,终于看到临街大厦的大门。
已经迟到了半个小时,大家都说我摸丢了。
今天牢记教训,下车要过桥洞向东。公交车到站是南北方向,下车后南边就是凌波桥了,想当然的认为不可能会上桥,所以径直向北走。想着到路口向东拐过桥洞。
走到路口一看是河洛路,还是不对。这次马上意识到自己又走错方向了,新地方是与河洛路并行的延光路上。应该是下车后向南至路口向东才对。
明明是四四方方的道路,反反复复的查路线看地图,还是频繁出错,自己也觉得很是无奈。
所以说方向感差的人,很抵触这样频繁更换到陌生的地方。熟悉的地方,一是走顺路了,二是周边的建筑标示都熟知了。我熟悉的方式还是记旁边的标识建筑,如果没有那就惨了。
上学时假期到郑州的一位同学家里玩,临走时同学家人要送我,就觉得反正是去火车站,车挺多,应该是不会出错,很客气地婉拒,让他们放心,说自己没问题。
结果她父亲站在门口直接问,这大门的朝向是什么方向?我吱唔半天答不上来。
很规整,方方正正的道路我还需要想半天,才能不大肯定的说个方向,更何况郑州的街道就没有直的,全是斜的,而且还是第一次去(在学校去老师家去了三次我都摸不着),对于我实在是个难解的问题。
很无语,同学和她家人都笑,把我送到了车站。
自此我的方向迷,在同学中也算是出了名。
不过生活中同我一样的女士相当不少,很多平时非常精明的人,偏偏东西南北说不清楚,有些左右也混乱起来。
就很疑惑,为什么男人就像天生自带定位系统一样,对位置方向总是很清晰,女人在这方面就差许多呢?
德国科学家就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一方面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远古时期男人要长途跋涉去狩猎,因而他们习惯去规划整体线路,这样强化记忆的结果也遗传了下来。
另一方面,男人辨别方向用的左脑,左脑主要负责理性的事物,而女人则是用右脑,右脑主导感情的事物。所以男人相对比较理性,导航性能好,女人情感丰富,比较感性化。
其实也是可以通过训练锻炼出来的,走迷宫就是个很多的方法。小时候经常走迷宫的人长大后方位感就很好,有人就开玩笑说,猴子都能够训出来,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肯定更能训出来。
朋友听我报了位置,说离我挺近的,中午我们可以“约见”吃饭。我就又问了半天,然后扒拉地图看她距离远近。把她给乐的,说你别找了,我知道你那地方。
哎,知道不早说,费这么大劲,以为同我一样的“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