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也许能还原社交的本来面目。
2016 年科技圈的当红炸子鸡终于毫无疑问是虚拟现实(VR)和现实增强(AR)。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相信,VR 和 AR 有足够大的潜改写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我们将再次迎来一场交流方式的革命。
VR 技术最坚实的背书恐怕当属 Facebook——扎克伯格 2014 年掷下 20 亿美金收购了当时虚拟现实的行业先驱 Oculus。这 20 亿中还包括诚意满满的 4 亿现金,足见扎克伯格对于虚拟现实抱有多大期待。
虽然大手笔收购了 Oculus,时至今日 Facebook 在虚拟现实行事却极其低调。最近一次的曝光,仅仅是 MWC 上扎克伯格一张无心插柳的照片——记者们沉浸在虚拟现实中,对身边走过的扎克伯格浑然不觉。
从业内信息和 Facebook 内部走漏的风声来看,显而易见 Facebook 对虚拟现实野心勃勃。其实 Facebook 全资收购 Oculus 后,早已开始进军消费级虚拟现实。
所谓消费级虚拟现实,主要代表有三星的 Gear VR、谷歌 Cardboard 这些售价亲民的产品。和 Oculus 自家的 Rift 不同,这二者不需要用户配置昂贵的 PC, 你只需要将手机放进特制的盒子然后放在眼前就可以——当然体验也很原始。因为便宜,它们很早就在爱好者中普及开来。现在这些廉价设备都支持 Oculus 商店,用户在商店中可以找到为设备量身定制的 3D 视频,进行下载观看。通过 Oculus 商店,Facebook 正在悄悄接近着 VR 用户。
这些廉价的 VR 设备最大的功劳就是将虚拟现实成功带进消费领域,虽然解决方案十分粗糙,但却有效地降低了消费门槛。更重要的是,它们不知不觉中孵化了一批虚拟现实的软件开发者,这些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挖掘虚拟现实的巨大潜力。
其中有一家叫做 Starship 的公司做了一个虚拟现实 app,能让你和你的朋友在虚拟的场景中见面。进入这款叫做 VTime 的 app 之后,你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只有社交。VTime 可以让4个小伙伴用虚拟形象共同置身某个场景:比如说太空遨游或者露营篝火,用户可以在其中聊天,或者单纯欣赏“风景”。我们姑且称之为“虚拟社交”吧。
Starship 的 CMO Julian Price 这周在伦敦可穿戴技术展(Wearable Technology Show)中表达了虚拟现实将如何还原社交本质。
“关键在于,如何把眼下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的社交方式过度到虚拟现实中。相比于传统社交网络,虚拟社交互动能够相互同步、人和人之间会实现真正完美的时实互动。”
他同时说道:
“在有延迟的网络社交中,人和人之间仍然非常孤立。这中孤立最终会让我们习惯在自己的世界中孤芳自赏,让我们不断地去营造自己的小世界。VR 则可以带你走出去,认识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值得我们分享的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VR 才是能让你分享真实的载体。”
Starship 目前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VTime app 在未来会允许更多的用户同时分享一个情景,甚至允许用户和环境互动。当然了,这些还需要借助更先进的硬件配置才行。
VTime 眼下这些略显“简陋”的功能仅仅是虚拟社交的冰山一角,虚拟社交的应用远不止此。Price 表示,虽然公司目前用虚拟形象来代替用户的做法也许和人们的想象有出入——人们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和真人一样的虚拟形象进入社交,但是目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将真人模仿得惟妙惟肖,勉强做出来的形象还可能会引发“恐怖谷效应”——人们对那些和人形高度相似,但是看起来又不是人的东西会感到恐惧。想想《孤儿怨》的海报你就能明白是什么感觉。
在虚拟现实的大潮中,顺势而为的公司也有。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创业公司 DoubleMe 就正在研发一套形象生成系统,想通过摄像头为每个人制作栩栩如生的 3D 形象。
相信过不多久,技术瓶颈被一一突破后,我们就可以在各种奇妙的场景里,和亲朋好友共处一室——大家用着和自己一模一样的 3D 形象或者奇怪化身聊天。
眼下开发者们最想解决的就是在虚拟现实中如何实现彻底的“沉浸感”,把虚拟世界中的体验做得和现实世界别无二致。
Price 表示目前想要实现这种彻底的沉浸还很难,VTime 在虚拟场景中每加入一些细节都会非常仔细,但也只能说“尽量将场景做精细”。
“我们做了一些非常细致的情景,比如说当你在北极的时候口中会呼出白色气体。希望用户可以触景生情。社交的本质其实也是用户情绪之间的交流。虚拟现实能提供的,不仅仅是刺激的过山车或者强行奇幻的场景。这些炫酷的东西有它们的市场,但是虚拟现实也应该延续人们生活中本来就会做的事情,比如社交。”
现在说到 VR ,现在大家能想到的都是身临其境的游戏、或者奇妙的场景体验。但事实是,一旦 VR 变得像电脑、手机这般普及的时候,人们还是会把大块的时间放在更加正常的安静场景中来和其他人互动。你很难想象一个玩手机的人总在和手机互动,虚拟现实也是一样。
虽然 VTime 现在仅仅是提供一些场景供用户聊天,但是它们更大的野心是希望用户可以自行建立更个性的虚拟场景。就像 Facebook 中的个人主页一样——用户在个人主页中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喜好;在未来,用户在会通过虚拟社交做一样的事,只不过不再是一个单调的页面,而是更加生动的场景。我们可以随意装饰房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照片......我们会创造一个世界来展示自己,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网页。最关键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实时互动——和亲朋好友在各种你能想到的情景中见面,在陌生的世界相会,或者展示彼此精心营造的个人世界。当然,也会有一些温和的交流场景,比如说在像 Facebook 小组中正经地交流作业、谈论工作等等。
未来看似美好,现实中虚拟现实要克服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旦技术积累至某个节点可以克服恐怖谷效应(即可以模拟出栩栩如生的真人形象),把这些和真人无异的虚拟形象放进虚拟世界中又可能会引发前所未见的伦理问题。
比如说,一个逼真的 3D 形象背后真的是正主吗?我们已经见过太多 Facebook 账号被攻陷然后发布谣言和低俗内容,账号的真正主人名誉破产。想象一下,如果在虚拟世界中自己的真人形象遭到劫持,又会被玩出什么新花样?和 Facebook 相比,遭受的损失是不是会更加难以面对?
除了以上的技术、伦理问题,还有个现实而清醒的问题就——虚拟现实如何盈利。之前幻想的种种美好的“个人世界”真的不会被无端端打上满墙的广告?在虚拟社交的美好蓝图中,用户在虚拟社交中究竟会得到多少自由,才能够不被打扰地好好社交呢?
Facebook 的第一桶金就来自庞大的用户数据,通过精心的计算,用户数据变成了贩卖给广告商的精准投放。相比目前单调的点赞和分享数据,如果有朝一日,Facebook 能够知道我们在社交中的一举一动,记录我们的一颦一笑,用户信息又会怎样被利用呢?彼时我们真的愿意被 Facebook 记录所有真实的时刻吗?
眼下消费级 VR 发展迅速,尤其今年几个重磅产品的发售都让我们相信——VR 元年终于到了。我们很快就能知道这些虚拟社交的问题,Facebook 们要如何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