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你自己的孩子吗?爱,我告诉你8个方法 (二)

            “马太效应”

《圣经  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部分有这样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意思是说,好的往往更好,坏的往往更坏;多的往往越多,少的往往越少。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马太效应”。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种效应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优生更优秀,差生更差劲”。你平时,总喜欢夸耀那些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批评那些不听话学习差的孩子,还经常把他们进行比较。久而久之,这两种孩子的发展差距就可能越来越大。

表扬孩子是非常必要的,但要注意尺度,不能过分,要不然容易让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批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学会发现孩子的细小进步,正面强化,协助孩子改正缺点或坏习惯。

              “调味品效应”

“调味品效应”,原本是指夫妻之间由于说些“废话”“闲话”而产生的心里交融的现象。这种废话、闲话,对生活起到了“调味品”的作用,给感情生活增加了点缀和调剂,变得丰富有趣;也使夫妻在不断地闲聊中,增加相互的了解,形成默契,减少误会的产生。

家庭教育中,你和孩子也可以利用这种效应,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自己和孩子的情绪都得到放松,无形中促进亲子之间的顺畅沟通。

或许,你会说,我忙工作,忙家务......哪有时间呀?其实,不是没有时间,只是你缺乏这个意识而已。比如做家务的时候,就可以跟孩子闲聊,什么话题都可以。通过闲聊,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也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向孩子传输了某些知识和观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欧佛斯托原则”

当你希望孩子按你的想法行事,而孩子却不愿意的时候,你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命令他,还是想办法运用技巧说服他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欧佛斯托原则”,可以帮助你。它的意思是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利用巧妙的说辞,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你的提议。

例如你的孩子喜欢犟嘴,那你在说服他的时候,不如先听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完,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发表你的意见,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多问孩子一些类似选择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这个怎么样”,让孩子在认同与理解中接受。

举个例子说。一个孩子放学回家说要吃红烧肉,而家里没有,孩子平时不愿意出去买东西,现在爸爸想让他自己去买。以下是孩子和爸爸得对话。

“爸爸,我快饿死了,你做了什么好吃的?”

“哎呀!妈妈今天不回来,要吃饭我们得自己做了。我看干脆不吃了吧,煮饭麻烦,法律也没规定一天必须吃三餐呀!”

“可我已经饿得不行了呀。”

“你想吃什么?”

“我想吃红烧肉。”

“那你去买吧!”

“拿钱来。”

你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于是想尽办法地给孩子做许多物质上得储备,却总是会忘记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交流与沟通。经常无意识的在孩子的心灵上,插入了一把锋利的语言尖刀,不自觉地让孩子伤痕累累。

你爱孩子,就从这一刻开始吧!从你好好地与孩子说话开始,让孩子带着你的爱,带着满满的安全感,更勇敢,更自信地走向成长之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