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焦点网络高级一期 洛阳(19.2.26)春雪原创分享第781天
朋友推荐的叙事治疗创始人之一迈克尔·怀特的重要代表作品《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一书终于买回来了。迫不及待地前后翻了一遍,和一般的书没有什么区别呀?多数是文字,偶尔看到几个表文。我这才明白,“地图”一词只是一个比喻罢了,就像把人生比作一次旅途一样。“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比喻说本书提供了叙事疗法的治疗实践个案,通过这些实践个案,向读者展示如何利用叙事技术和来访者展开对话,最终帮助来访者重建自己的生命故事,创造来访者的未来希望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故事。
可笑我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这种发现再次让我领悟到,一个人过去的经验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大!在我过去的经验中,“地图”就是利用线条,图片和文字标明某一个实物或某一地方在某个领域中的相对位置,但眼下看到的“叙事治疗实践地图”就不是这样。看来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你以为的绝对也只是在你的认识领域里自己认为是对的而已。
非常感谢这样一次领悟,它会让我在今后的咨询和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够更多地放下自己的评判和预设,带着更多的尊重和好奇去聆听去觉察。也更加明白有些人总会把别人想得那么坏,是因为在他的经验中人本来就是坏的。你的好意为之,在他看来可能有一个不可告知的阴险的目的。不要试图去改变这样的人,任何观念上的改变,都是从自我觉察那一刻开始,然后不断地做些不一样的行为,才会通过不断强化,最终建立新的观念。但很多新的观念也是有有效期的,会在一定时期内是科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所谓新的观念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的。
适应时代的才是最好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存钱。最初人们是会把积攒下来的钱放在家里的某一个秘密的安全的角落。后来有了银行后有人接受把钱放到银行里,因为那样既安全,又可以获得一些利息,可有些人还是不能接受。现在进入网络时代,同样的在银行存钱,很多人不需要跑到银行,而是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安全快捷方便。不过这样的操作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做或能够做到的。对于成年人,不会用网络办银行的常用业务会显得有些落后,但对于年轻人来讲,假如不会运用网络平台,就显得落后到不可思议了。
再如教育孩子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意识到也明显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像过去那样用强压的方法是不行的,甚至是会出问题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几乎应该彻底被抛弃。因为现在的信息大爆炸时代,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在很多方面是超越长辈的,长辈们在很多的方面在孩子面前是没有权威可言的。像以前孩子仰望老师和长辈的恭敬之态,是需要老师和长辈有更高的学识,更深的修为才能够赢得的。
地图,并不一定有图。
对别人的事,陌生的人和事,你可以大胆的假设,但一定要小心求证。因为你以为的未必就一定是你以为的,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痛苦的状态让周围的人心疼,我们一般情况下都会去劝:不要再难过了,她受了那么多苦……。这样的劝慰真的能够起作用吗?或者说这样的劝慰的作用您真正去了解吗?我以前也经常做这样的事情,做的时候也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对方能够按照我以为的听了这样“不要……”的劝慰减少一些痛苦,但事实上好像是对方哭得更凶。这样的劝慰让他再次想到了母亲遭的罪,内心因心疼而更悲伤。
怎么做?陪伴。
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感受。这样的伤痛是需要时间自我疗愈的。因为类似这样的伤太重,重伤的疗愈是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只有那样的时间长度,才能够让伤口真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