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错话”不是不中听、不体谅的话,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错误的发音、错误的语序等等。当听到这样的句子时,我们通常如何理解?
今早,我正准备去洗漱,老妈看了看手机,然后对我说她的朋友发来了一段搞笑视频,具体内容是这样的:“XXX给我发了一段视频,这是谁家的裁权,身体不好去看医生,把TA怕的,还挺搞笑。”
这里需要交待一下:老妈幼时在重庆待了六七年,她普通话多少带有一些南方口音,一些后鼻音就不太能读准——比如“正宗”,她只能说“镇钟”,除非2个字分开,刻意练习各读各的才行。我小时候常常乐此不疲地纠正老妈的普通话,纠正到大家都哈哈大笑,也是没正过来。
我没太听清,所以停了几秒没说话。那个时候,心里在想:“cai quan……是个啥?” 继而反应上来——“噢!是说‘柴犬’!”原来是说一个和家养的柴犬有关的搞笑视频。现在就明白了。
继而,又接着想:我是怎么反应上来这个词是“柴犬”的?
确切地说,是听到了模糊的发音,再结合句中的一些关键词,推理出来的:“谁家的”“医生”“怕”“cai quan”,这几个词放到一起,在大脑里排列组合搞了明白。在这里用文字表达看着很多,但其实在大脑中完成的速度非常快,快到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有这样一个推理解析的过程。
我和老爸经常长口腔溃疡,需要吃维生素B2来治。有一回,记得老爸在饭桌上提到自己最近又长了溃疡时,老妈想揶揄两句,说:“哟,你嘴里又长B2了。” 空气仿佛暂停了几秒,然后我重复了一遍“……嘴里长B2……”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老爸大笑起来,接着老妈也反应过来,大家一起前仰后合。此后,这个梗就一直留在我们心里,但凡谁再说错话的时候,都要把这个梗拿出来乐一遍。
生活中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那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具备了自我更正能力的?
因为对汉语已经熟悉到了骨子里。想起曾读过的一篇关于英语教学的文章,提到外国人说英语时,也时常有这样语序颠倒的情况,依稀记得文章分析说,这反而体现了讲话者思维速度快,并且正确理解了被颠倒的词语在句中的关系。
当然,如果是我们来说英语,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我们也许不能快速识别对方言语中的这些现象——因为听得不多,看得不够,对英语没有中文一般熟悉。作为一名曾经的少儿英语老师,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和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家长沟通和强调”听“的重要,更多希望孩子们在”语言浸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英文——更多模仿学习中文的过程。而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课堂上掌握得好,口语流利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爸爸妈妈假以时日的引导和坚持。
这就说得有点远了。总之,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因为使用语言出错,反而令人捧腹,留下“笑谈”,不失为一桩乐事,活泼了平常的日子。
想想也是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