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水喝的记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撕无邪(来自豆瓣)

我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的条件很简陋,教室里连风扇都没装,我们坐的凳子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的。

学校里打了一口拉井,每天都是人满为患,高年级的学生还会欺负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根本排不到,井过了没几天就坏了,一直没有修。校门口虽然有小卖部,但是还没矿泉水卖,即使卖的话,同学们也没那么多零花钱买。

每到夏天同学们都会带水喝,有的用绿色的啤酒瓶,有的用罐头瓶,几乎没人买瓶子带水的。所以谁也不会攀比,谁也不会嘲笑谁。

我似乎并不是很口渴,但看到同学们都带水,我十分爱跟风,也弄了几个瓶子带水喝,有圆罐头瓶,有细罐头瓶。条件好的会带上军用水壶,但一般的都用啤酒瓶。

在瓶子盖上挖个小眼儿,5分钱买一截细细的塑料吸管,放在瓶子里穿过小眼儿,就可以喝水了。有的同学还会在桌子上挖个洞,通过吸管趴在桌子上就可以喝水了,老师根本不知道。

我也下了很久功夫,把我的木桌子上挖个口,上课喝水,一吸一小口,一吸一小口,不敢喝大口,怕喝完就没了,甭提有多有趣了。

那种趣味跟现在的学生,上课期间偷偷打游戏一样。上午喝完一瓶,中午回家吃饭,把瓶子带回家,下午来上课的时候,再装满一瓶。那番兴奋的感觉,不亚于过年。

有时候课间休息,会去学校附近的同学家里灌水喝,谁能有一包糖精,那就是跟有个宝贝一样,珍贵得很。很有优越感地分给伙伴喝,这个分两粒,那个分两粒,一包糖精能喝一学期。如果跟哪个同学闹别扭了,还可以以我不给你糖精了威胁,同学就会乖乖道歉和好。

放了糖精的水,别提有多甜美了,要比现在喝的高级饮料都好喝。虽然按照现在的健康观点,糖精是最不健康的添加剂。但儿时不懂健康,留在记忆里的只有美好和甜蜜。

捎水喝是我儿时里,最有趣的经历之一。除了学生上学捎水喝外,农民下地也要带水喝。每次跟爸妈去下地,妈妈都会用一个白色的长方体塑料盒,装满一瓶水。然后再带上三四个馒头,两三个咸鸡蛋。生活阅历不多的我,感觉这样的事情很有趣,也是我最远的长途跋涉了。

我每次都慌着去下地,就是为了可以带水带干粮去地里吃,跟看过的铁道游击队里的场景一样,感觉像拍戏一样刺激。

妈妈带的水,我渴不渴都要喝一口,还没到地里,就被我喝完了,妈妈会假装生气训我几句:你渴不渴,你就在那得瑟?走到半路上,看见谁家有拉井,就跟人家打个招呼,人家就让你去装水了。那时候的乡村特别朴实热情。

一转眼十几年了。我出门从来不会捎水,更不用说拿个啤酒瓶了。现在出门都是买水喝。妈妈他们下地,也是买瓶大桶的矿泉水带着,捎水这个印象,渐渐淡出我的记忆。

昨天我坐公交车,见到两位农民工,他们手上拿了2个1升大的塑料瓶,瓶子里装着满满的水。我看见之后,感触很深,让我想起我儿时带水的经历,想起下地时候带的水。

他们舍不得花2元钱买瓶水。他们见过大城市的繁华,却没踏进繁华的商场、豪华的餐厅一步。他们仍然保留着最传统最本真的生活习惯。我冲他们笑了一下,他们冲我笑了一下,那是大城市少见的真诚朴实。

捎水,捎干粮,是勤俭持家的美德。也是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总是听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 老师在课堂上,尤其强调这个问题。甚至有的学校把这句标语贴...
    二丁目先生阅读 5,909评论 6 25
  • 多肉名称基本上已经定型,叫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有很多别名。群了有肉友再养漫画汤姆,可能是资料比较少,要求大叔出...
    多肉花客阅读 5,787评论 0 1
  • 徐家汇是个有魔力的词语, 作为一个上海小囡,"徐家汇"总能让我联想到川流不息的人群,简约高档的店面和美丽时尚的小姐...
    _Meizi_阅读 4,844评论 0 0
  • 如果你经常使用Linux命令行,那么使用history(历史)命令可以有效地提升你的效率。本文将通过实例的方式向你...
    贰零壹柒_fc10阅读 4,2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