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有些朋友可能会很奇怪?NASA不是美国太空总署吗?什么时候变成先生了啊!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今天晚上听汪诘老师的科普创作线上课程,听到王老师说了一件令人气愤的事,王老师的一篇文章被一个人剽窃,一字不错。而且还堂而皇之的录成音频节目。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哥们是个科盲,因为他把“柯伊伯”错成了“伊伯”,把NASA当成了一个人。我很纳闷,就这水平还偷别人的科普文章,简直是皮皮虾智商了。
据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的调查,近几年来,国人的科学素养有了长足的进步,国人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数占比从2001年的1.44%,到2018年已经到了8.47%。file:///E:/24周科普/1-1P919200S4%202018年调查.pdf作为一个立志从事科普传播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好事。但是,还是应该看到,我们跟发到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是差的很远。这方面,很多媒体应该负起责任来,比如著名的央视,就在新闻里公开报道空气动力汽车如何先进等等。要知道,这可是央视啊!很多吃瓜群众对央视那可是相当信任的。
科普,最重要就是信源的可靠性,关于信源,有这样一个证据金字塔:
1、WHO、IPCC、打着联合国头衔的机构,做的一般都是文献综述的工作,不是某一个孤立的研究成果
2、科学界公认的高质量科学期刊,尤其是 Cell & Nature & Science (CNS)
3、FDA、美国科学院、医师协会、儿科学会……(某些的公信力比 CNS 好,但也有公信力不太好的)
4、SCI 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论文检索工具。SCI 收录了大约 3500 多本期刊, SCIE(E表示扩展的意思)收录了大约 8000 多本期刊。评价时参考影响力应子(IF)、引用分(CiteScore)等
5-7 一目了然,不赘述。
如果您养成了一个核实信源,不盲从的习惯。那么我们就是同道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