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世界忽视的导演,虽然曾拿过最佳导演奖,可在我看来世界还欠他一次潮流,比起现在很火的《小时代》而言他的电影在人们的印象中显得那么“暗淡无光”,一提到王家卫都会很熟悉这个名字,却并不知道他是谁。说来惭愧,我开始敬仰这位精神世界具有工匠精神的前辈时,还处在因荷尔蒙才会产生爱情的时期。
在一次不经意的聊天中得知他的电影很棒,便久久不能忘却,好奇心终究是杀死了我,回到家便立刻打开电脑搜了他的电影单,选择《重庆森林》这部电影。迷恋,深深的喜欢占据了我300克的心房,爱与孤独是王家卫导演的母题,在他的电影中付出真心的那个人,永远都会是那个最受伤的。
毒,绝对的毒品,一旦沾染了便再也无法挽回,有了第一次,就在想第二次。我一直在诠释喜欢他的电影原因,但是理性告诉我潜意识里我也许只是满足于青春期时对喜欢,对恋爱装逼的心理。不管那么多,既然喜欢那就不去深究理由。从那时起我对看电影的氛围有了未经量变就达到了质变的改变,换句话说我对看电影开始有了装逼的要求。以往从未去过私人影院,看了一次《重庆森林》后,对于王家卫导演在电影里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便每次想看王家卫拍的电影,就会去私人影院,之所以不在家看,首先是有愧于这些电影,其次在家看网络的干扰太大,没有仪式感和带入感, 态度决定一切,看电影时态度同样可以提升观影体验。后来也许是喜欢他的人多了,我开始不再去重复看他的电影,却从那以后陷入了曾经的沧海经典一发不可收拾。在我看来喜欢的人一多,便失去了那种独自拥有并且维系的必要,我坚持认定和大多数人一样你就已经错了或着在走向错误的道路,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永远是少数人。
恋爱到底为了什么,在我当时那个对爱情观建立还停留在模仿时期的自我建设时,似乎有了道曙光为我照亮了前路,“喜欢可以喜欢很多个,爱只能爱一个”,这是我在那时建立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换句话说,爱情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面墙,墙外的人看不到我的内心,我也不想看外面的精彩。说出爱情这个字眼,总感觉很沉重。而王家卫却是个例外,他总是潜移默化地在诱导年轻人要多谈恋爱,尽管这样的爱情只是一些甜蜜忧伤、浪漫迷离的意识符号,越是否认其真实,就越让人难以忘乎所以相信它能够永恒。所以每当我想起或者正在忘记爱情这个字眼的时候,总会与他的电影相遇。
极美的光圈,和谐的色彩,行云流水的慢动作,晃动的重影,迷幻的烟雾,每一帧都刚刚好——王墨镜的思维加上杜可风的眼睛,这才是王墨镜的电影。王墨镜本身是一个有着出众品位的乐迷,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因为配乐而爱上他的电影。所以在他电影里捕捉的,有多少是他个人的记忆呢?又有多少代表着港人的集体记忆?或许他只是在给我们讲述故事,然后把它献给每一个在爱情中挣扎过,在孤独中成长的人。他从一个导演的角度进行编剧,得失存心知,早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电影工业程式。在故事层面,他的故事情节是所谓的“极小主义”。王墨镜的电影故事虽大都原创,但也常在文学中寻找创作原点。这原点不是故事,而是形式。 这也是他最聪明的地方,他知道我们内心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期待什么;这无疑是王家卫为我们所独家定制的毒品,尝了就会上瘾。我们暂时不知道他墨镜下面隐藏的东西或者是隐藏的眸子里到底有多少才华,或许你们可以在电影中找到答案。第一次 看他的电影是看不懂的,对于我而言或许要看很多遍才知道表达含义是什么。但是这种看起来满是单调的镜头;铺垫的背景往往可以抓住大多数内心深处的泪腺。也正是因为这点可以说,所有女人都和王家卫“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