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犯了一个已经犯过的错误:把简书留在最后写。
结果就是差点忘记,导致打卡缺失……
还好23点40的时候想起来了,还差20分钟赶快写。
其实并没有写完,但是差5分钟0点的时候先提交了,等打卡成功后接着写。
那个话题想写的内容还挺多,不知不觉就写到0点40了……
打卡是打上了,但是早睡失败……
真是连锁反应啊。
.
为什么说是四象限法则的反面案例呢?
四象限法则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昨天看书的时候正好又看到了。
一直很不以为然,尤其是重要且紧急,这种事你不去画四象限也能分辨得出啊,立马就得去做啊!
但现在我发现,被划为不紧急的事,真的很容易直接忽略或放弃,尤其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一天的时间有限,不管你先做了什么,剩下的时间都不多了。
而有些小事,以为只花费一点点时间就能做完,其实不然,真正去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问题需要解决,那么时间就加长了。
所以说,其实将事情划分为四类,就是为了让你专注重要的事,放弃不重要的事。
这本没有错,但我错在没重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简书日更对我来说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每天必做,但没人规定时段,而且最低100字即可完成,按理说应该很轻松。
然而我两次都因为上午没能完成,导致快睡觉了才想起来,然后赶工发上来打卡……
“不紧急”的标签会让我没那么重视这件事,可其实既然是重要的事,那就应该优先去做。
.
所以我觉得四象限法则其实并不怎么合理,这也是我一直没有用它的原因。
重要且紧急的事无需划分,发生了就得立刻去做,所以这一项完全可以去掉。
这种事即便不去做、不记录,你心里也不可能忘的。
而其他三项,是每天都要画四象限吗?因为情况是会变的。
比如买电这件事,平时来说就是“不重要不紧急”,可一直拖一直拖,等到电快用完的时候,它就要变成“重要且紧急”的事了。
明明可以早点解决的事,就因为被标上了“不重要不紧急”的标签,一直没得到重视,最后变紧急了。
没必要啊!那一直写在那里做什么?
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做To Do List,把想要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都列在一起,能做哪件就随手做了。
因为既然是能列进表里的,那肯定都是要做的事。
如果真的没那么着急,那我推荐用提醒(日历或待办,手机纸质都行),提前个一两天提醒就可以了,没必要一直列在表里。
主要是我不想每天把事情都在四象限表格里列一遍,麻烦,也没必要,除非是电子版可以将事情拖拽分类,否则还是to do list和日历提醒比较简洁明了。
.
综上所述,不是只有重要且紧急的事需要优先做,其实只要是重要的事都应该优先做。
真正紧急的事,不写出来你自然也会去做的!写列表多此一举了。
而所谓不紧急的事更是不能忽略,因为稍不注意就会变紧急。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所有的事,然后合理分配时间。
着急的重要的事一定要先做,不着急的也应该插空随手去做,而不是放着不管。
行,就写到这儿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