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爸爸有很长的时间都不在家,孩子放假,24小时,孩子都跟我在一起,我们每天的生活安排会有阅读,画画,拼搭,户外,在持续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观察发现,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逃避,比如说,拼搭乐高(小件的)。以前基本上是爸爸陪伴拼搭乐高,还有户外。
昨天我们在家,我工作,孩子自己拼搭乐高。过了一会儿,他离开了乐高积木,我问他:“怎么不继续拼了?”他说:有点难。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引导他:你跟我说说看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开始跟我表达他的困难。此刻要注意的是:不能以我们的认知标准去衡量孩子遇到的困难。当他陈诉完之后,我对他说:妈妈和你一起来想想办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很快乐的答应了。我引导他再仔细看图纸,一起分析如何为下一步拼搭做准备,最终还是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己决定如何做。(孩子能做的事情,我们一定不包办代替,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给出正确的支持。)所以,引导过程中,没有指责和批评,而是让他看到困难,到底难在哪儿,同时也引导孩子观察自己,与之前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做出类比(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这是一只老虎,遇到的困难问题是在四条腿拼搭的过程中。插片小,当孩子的小肌肉不能够很好用力时,这属于功能性困难,家长是要理解,给予协助的。当孩子想要放弃时,如果家长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你愿意拼就拼,不愿意拼,就不拼,有开始,没有结尾,长此以往,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很容易放弃了。而现在他遇到困难想要放弃,需要家长的理解,陪伴,支持,肯定,鼓励。
有了“老虎”的作品之后,孩子很有成就感,他认为他是可以的,比我们认为他可以更重要,很明显这是“自我认知”。
趁着他的热情,我问:你是否愿意挑战一下自己?我们读一本绘本,然后根据故事内容来创作作品如何?孩子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他选了一本绘本~《月亮生气了》。
这本故事,我们一起读了三遍了。读完之后,康康根据故事内容搭建的场景是怎样的呢?
故事情节内容插画:
卢潘为了救拉波温莎,很勇敢,老奶奶帮助他到天庭,准备去月亮家救拉波温莎。
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对故事的内容加深了记忆,拼完之后,他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解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的专注力时间,创造力,想象力,孩子读完故事之后,如何理解故事叙事结构,谈话,对创作作品的解读,也能观察到孩子的语言发展惊人,这验证了持续的有质量的早期阅读促进了孩子语言和认知的发展。
语言与认知一样都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支持儿童获得包括字,词,句在内的基本语言知识,才能建构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再来看看,另一个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延展作品。
这本故事很经典,已经读了很多遍,这一次用铁力磁片和乐高合作来拼搭故事场景,孩子一个人完成。
他从读绘本~构思~拼搭~讲解,一个半小时时间,拼搭的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哪些没有遇到困难,他都在最后讲解的时候做了讲解。
作为妈妈,我为他准备了这个故事的关键词字卡,还有狐狸和鸡的图片,打印出来,再过塑,让场景立刻活跃起来,孩子特别有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有自己的时间被他耽误了的想法,放下自己手中的事,先陪伴好他,他顺了,家长也就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