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上古时期的殷商到近代的民国前期,汉字都是由上而下竖着写的。直到民国建立之后,才逐渐由竖着写改为横着写。而统一正式的横着写,则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都知道,殷商时期的古人写作记事,是将文字镌刻在焚烧过的龟壳和牛骨上的。龟壳和牛骨经过焚烧后,它的裂纹有竖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但是,往往横向的裂纹较短,竖向的裂纹较长。为了方便起见,不把裂纹和文字混在一起,古人就常常沿着裂纹的方向竖着刻字,这就是汉字竖着写最早的来历及原因。另外,因为大部分人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右边自然成了起首行。
因此,从殷商的甲骨文开始,文字书写就已经用了竖向的方式。从周朝开始,竹片成了汉字书写的主要载体。由于有了殷商时期甲骨文的汉字竖着写的传统,加上竹片都是细长的。因此,这时的汉字自然也是竖着写方便了。当然了,那时候大部分人也是右手执笔,左手展卷,所以还是由右向左换行更为合适。这又进一步稳固了汉字这种由右向左的竖着写的写作方式。
到了东汉以后,虽然发明了造纸术,但这时汉字从右向左竖着写的方式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写法,也就没有去改变了。到了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后本来是一个革新的良好时机,但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情,抑或有人提出,但没能实施,因此仍然是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书写。
直到清末,一些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倡对汉字的书写方式进行改革,这时才有了一股力量力主改变原有的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行”排列方式。开启了汉字书写的新篇章,但那时横着写汉字的范围还不大,毕竟大部分人的思想还是比较禁锢的。
到了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北大教授钱玄同先生又极力主张文字横写改革。钱玄同这回讲出了汉字横写的理由,把汉字横写的优势讲的清清楚楚。他认为,人的眼睛是左右并排的,假如一个人站在屋子里,横向看东西会很省力,但竖着看的话,眼睛需要一会儿俯视,一会儿仰视,就很吃力了。
同样的道理,人看书的时候,横行要比竖行看起来容易,眼睛不那么费力,所以字还是横着写更好。而且,人一般是用右手写字,钢笔从西方后,人写字的速度比毛笔字时代快了很多,如果还是从右向左写的话,墨迹还未干,手就要压在字上,把字抹的很模糊,既不美观,也不能清晰的表达意思,当然还容易把手弄脏。而从左向右写,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国际上的大部分文字都是横着写的。而人们写文章,经常要引用外文以及书写阿拉伯数字等。这样的话,汉字竖着写就很不便了,这也促进了汉字向横写改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