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签输出第一期 第1天
「拆页一」
P11
“相信我”的故事
人们不想要更多信息,他们通过眼球选择他们想看到的信息。他们需要信仰一一对你、你的目标、你的成功和你讲的故事的信仰。能够移动大山是信仰而不是事实的力量。事实无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能激发人们对你的信任,希望你的建议确实能实现你的承诺,听众会重新燃起对你的希望。
真正的影响力比起让人们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更加深刻。这意味着人们因为信任而延续你的故事。信任能够克服任何障碍,达成任何目标。金钱、权力、权威、政治优势和蛮力早晚都会被信任征服。
讲故事是获取信任的捷径。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可以激发你的听众同事、领导、下属、家庭或一群陌生人──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继而相信你的话,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人们更重视他们自己得到的结论,他们只会相信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人们一旦将你的故事当成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你就挖掘出了信任的强大力量。接下来你无须再做多大努力,人们每次和别人回忆、复述你的故事,都是在扩大你的影响力。
「I,重述知识」
请说说与自己从前理解的讲故事有何不同,从前的理解分别从小时候,学生时代,进入职场后,成为父母后四个时间点描述。
之前,我理解的故事就是每个人发生的真实的事,人不同,故事也不尽相同。读罢这段文章,让我对故事深远影响开始有了顿悟。故事真的只是故事吗?故事是生于价值观、生长于特殊环境、让人感觉真切且可信。
【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我觉得故事只是大人们生活的过往,消磨孩子时间的事情。
小时候,外婆总喜欢给我讲外公当兵打仗的故事,还时不时的给我看外公身上的弹孔,军装照、军功章。8岁那年,外公去世了。现在说起来很多事都记忆模糊了,但那高大的身影、脾气火爆威严,却始终留在了我的记忆里。高中的时候,我足足的写了一篇关于外公短片小说叫《胖子老人》,参加比赛还获了奖。
【中学的故事】
中学的时候,我觉得故事是大人们的生活经验,让我得到很多启发。
中学的时候,我所听的故事都是一些和我现实生活有关的故事,甚至是对当时有借鉴的故事。高中那年,我妈妈知道我恋爱了,当时她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在一个周末和我闲聊,聊起了她上高中时候恋爱的事情,分享了她的一些感受。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可故事场景一直都在,甚至她的故事影响了我。
【职场的故事】
职场的故事,我觉得是改善人际关系与别人认可度的事情。
刚入职场的我,只是再听事情、讲做事,比较谨慎很少讲故事。但是,有件事让我很深刻。有一天,下大雨内涝上课老师没有能来。我为了稳定学员情绪,再教室里和学员们分享当时我备考的经验和故事。结果,大家觉得我讲的很好,后来被推上了讲台。后来,分享一些过往和自己一些故事,成了一种习惯。
【成为父母的故事】
未来将会有故事......
「拆页二」
P12
无论你是通过你的生活方式还是语言来讲故事,确定人们是否被影响的首要因素都是:他们是否相信你?上述例子说明,即便是亿万富豪也不能轻易赢得人们的信任。如果影响力仅仅是权力或金钱的产物,斯基普早就成功了,毕竟他拥有金钱和权力。但是有时这确实也是一个不利条件。他的故事是一种操纵术吗?可能是。如果是操纵术,那么当斯基普停止说话,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当操纵者没有持续维系他影响力的网络时,网络就分崩离析了。操纵术(让人们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故事)需要持久的力量来维系预期的结果,而且违背道德,令人心烦。坦白地说,操纵术是影响力较为低级的方法。有一种更为有效的提升影响力的方法,任何有经验的人都可以使用──讲一个富有真情实感、具有说服力的故事。
有6种类型的故事能有效地提升你的影响力。
1.“我是谁”的故事
2.“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
3.“愿景”的故事
4“教学”的故事
5.“行动价值”的故事
6.“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小贴士:
前三类故事大家过去接触的比较多,后三种故事的名字稍微有些生涩,我下面用书中的含义做一点解释。
1)“教学”的故事,指通过讲故事教会他人技能、如何思考问题,授人以渔。
2)“行动价值”的故事,指故事中主人翁的行动体现了他的某一个价值观念。如包含这样内容的故事:孩子胆战心惊的和妈妈说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花瓶,妈妈说,“你诚实的告诉我这件事,花瓶碎了就碎啦。”
3)“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指他人有什么担忧,你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打消这个担忧。
「I,重述知识」
六类故事,你最喜欢哪一类,为什么?
我比较喜欢“教学的故事”:人们并不喜欢硬塞给他,那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事。自己也会变得很强势,他们变得很痛苦。很多时候他们嘴上说对,下意识确是排斥的。而我讲出来我曾经面临同样的问题,心理活动、当时想法、想到的办法到最后结果,都与现在的他感同身受。分享可以让他选择对她自己有用的,并不是强压硬塞。他也会找到自己的独特思考与办法。
「A1,激活经验」
过去你最喜欢讲哪一类故事,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写下来
过去,我喜欢讲“教学的故事”。我时常会和职场新人讲这个故事说明这个道理:选择适合你自己特性的事情,比你顺从这个社会主流价值观更重要。
我刚毕业那年,曾经幻想理想的工作就是每天飞来飞去出差谈判酒店的日子,因为那时候国际贸易还很吃香,而我的同学和家长都是这样的期待。经历了很多场面试,都不是特别理想,要不就不是这样的工作,要不就是自己不喜欢。有一天,我的发小开玩笑和我说,觉得我很适合去做午夜电台或者是培训教师,因为他觉得我愿意分享自己有见地的事情,并却对很多事情很有思考和看法。在一次投简历时,我就没有意识的投了一个英语培训机构。记得当时那个人问我为什么要投这个岗位?我自己也不是英语专业的。我当时很懵逼的说我朋友觉得我很适合。他说,那你英语的哪方面比较好。我支支吾吾的说,词汇吧。他说,那你给我讲一个吧。我顺眼看到他旁边用的摄影机是SONY的。我问他,你平时用什么牌子的摄影机?他说SONY。那我就给你讲这个词吧。我问:你知道索尼为什么叫索尼吗?他回:不知道。我说SONY最开始是生产收音机的,最开始只做内贸生意。所以,最开始叫National ,本土的意思。所以,80年代最开始进入中国的索尼电视上的都打着National。后来,因为要扩大贸易,总不能到哪个国家都叫“本土的”,所以,就要向国内“联想”一样要改名字(当时联想刚从Legend改名叫Lenovo),因为他当时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和声音有关,所以,叫想到了sonic这个词。sonic在英文中表示“声音的,声波的”,但不巧是个形容词。你也很少会看见名字用形容词作品牌名字的。所以,索尼用了逆向思维。一般名词变形容词以y结尾,把y变i+c。所以,索尼把sonic变成了sony。后来,它的竞争对手,松下起名也用到了这个词panasonic , 而pana-表示万能的,松下觉得只要世界能发出来的所有声音,我松下都能做到,叫“包罗世界万象的声音”,后来,中国的夏新手机也用了这个词,飞机的超音速也用了这个词。讲完这个词我和面试人告别。复试的时候,门口做了很多北外、北二外硕士,我很心虚,觉得要完了。当我进去的时候,面我的那个人说他面试那天一天,对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觉得我天生有愿意分享的特质。
这件事对我影响也很大,后来变成了我的故事。做什么不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要做什么,或许,你身上有些特质是你没有发现,但你熟悉的人发现的,做你天生个性合适的事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