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迷神引
迷影咖啡(mymovie1895):一本正经做烘焙,胡说八道聊电影
别出声,看下去
恐怖片我们接触过很多类型。比如《咒怨》,虚无缥缈的鬼魂让你在精神上恐慌不安;比如《电锯惊魂》,血腥的气氛和烧脑的故事让你的大脑无法适应,;再比如《异形》,有着可怕形象的怪物让你无法直视。
而《寂静之地》不属于上面的任何一种类型。这部电影与以往的电影不同,里面没有鬼,却比鬼还要恐怖,里面有怪物,但不是恐怖的来源。它的恐怖,来源于无声。
看这部电影,影院里任何一点动静都会盖过电影的声音,这不是玩笑。电影中,无论人们多么痛苦,多么恐惧,却只能颤抖,不能尖叫。因为每一次发声,都是绝望。
《寂静之地》,不在寂静中忍辱,就在爆发中灭亡。
如电影名昭示的那样,这是一部无声的电影,也是一部因声音而恐怖的电影。
一开始,你可能因为电影没有声音而感到不适,但是看下去,你会求电影不要有声音,因为每一次发声,都会引来怪物,那代表着死亡,也代表着绝望。
等到沉迷其中,你会被任何一点声音吓到,哪怕是突然掉到地上的小老鼠,不小心碰倒的火盆等等。就是这样,当所有电影都在追求视觉的特效时,它却把声效运用到了极致。
声音,在恐怖电影里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惊悚元素,更是一种宣泄。例如电影中,演员因害怕而惊声尖叫,你会觉到舒服,至少不会让恐惧压在心头。
但当你看《寂静之地》时,演员的痛苦与恐惧明明写在脸上,但却只能憋着,把所有感情强压在心中。这让观感异常压抑,一种无处宣泄的痛苦折磨着我们的心。
这种压抑在女主分娩的那一晚最为强烈。故事发生时她分娩在即,痛苦让她半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但是不能出声。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着急找地方分娩,她又不小心踩到了屋中的钉子,脚被钉子贯穿,痛苦又加一层,但是不能出声。
可是因为突然袭来的疼痛,还是让女主叫了一下,引来了怪物。这应该是女主第一次直面这么可怕的怪物,可以想象她是多么害怕。但是,仍然不能出声。
经过与怪物的一番周旋,女主忍痛走到了楼上的浴室,躺在浴盆中。此时怪物的一只触角已经伸到了她的旁边,而下体和被钉子贯穿的脚已经血流成河,再加上女主精湛的演技(一双手像泰山一样压在嘴上,全身忍不住的颤抖,让我隔着屏幕就能感觉到疼痛),此时她的疼痛与恐惧,和我内心的压抑到达了极致。直到后来他的丈夫放烟花吸引走了怪物,让女主大声地叫了出来,我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面临疼痛与恐惧不能出声,已是压抑本能,更残忍的是:连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情绪都不能有。
例如主角的小儿子,仅仅四岁,本来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却因为玩具火箭发出了声音而被怪物抓走。女主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面前消失,想哭却不能出声,只能拿手压着嘴,把痛苦表现在脸上。刚出生的孩子本应该要肆无忌惮的大哭,女主的孩子出生后,连“嘤嘤”声都显得恐怖,因为这种“嘤嘤”随时会引来怪物。人之常情不能表达,世间残忍之事不过如此。
当然,除了残忍,导演还会留一些温情。比如主人公一家一起去寻找食物的片刻温馨;女主分娩的前一晚与他的丈夫带着耳机听歌与跳舞的美好画面;再比如两个孩子苦中作乐,在灯光下静静的玩着大富翁等等。
当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的保持沉默时,影片里却有两次不顾一切的大叫,令我感动不已。
第一声是一个与剧情无关的老人发出的,与他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被怪物杀死了,他选择陪伴老伴,于是他放声大叫,让怪物杀死了自己。两位老人的爱,为520增添了一点色彩。
第二声,是男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摆脱怪物逃生,他用歇斯底里的怒吼,吸引怪物,用自己的命救了两个孩子的命。一声怒吼,吼出了爱与责任。
绝望与希望,并存于这个无声的世界。
bug分界线
在观影途中,我还特意留意了网友们所说的一些bug。比如主人公为什么在这么危险的时候还要怀孕生孩子,比如主人公一家人为什么不直接住在瀑布旁边,这样就能随便说话了。比如家里有那么一根长钉子为何没人发现。
再比如为什么一个床垫就能隔声,比如为什么军队都打不死的怪物最后却被女主一枪爆头了······
这些bug确实很大地影响了整个故事,并且显得太刻意了。如果你是白羊座,一定不会容忍这些细节与逻辑漏洞。但转念一想,看一部恐怖片何必在意这些细节,毕竟不是推理片。
只要看着揪心,听着害怕就足够了。更何况,这是一部听不到也异常恐怖的特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