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性
“1+1”教育的合作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生合作
“1+1”教学以教学单元组、全班讨论、校级单元组、社团、主题活动课程等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意识,塑造学生的团队意识。
2. 师生合作
以学生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育教学指导原则,确立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辅角色的合作关系。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活动就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活动,教师“教”的活动服务于学生“学”的活动。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使学习活动更有成效,教师通过“教”促进学生“学”的活动质量有效提高,体现教师“教”的价值。
3. 课堂管理模式
采用主辅制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家长、社区等听课与教师上课相结合,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之间的合作、家长及社区与教师的合作。通过合作弥补了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的不足,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学”服务。
4. 学校教师管理
采用分工合作、班导结合等主辅制教师管理模式,优化了教师资源,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培养了良好的教师团队。
5. 课程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教学与主题活动课程活动相结合,形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育教学形式的合作发展模式,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能力有效发展与培养。
6. 学习形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专业基础课程与兴趣爱好活动相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采用全方位、多样性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知、行、思、情”的全面和谐发展。
7. 学校与家长共同协作
“1+1”教育倡导与家长积极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培训,邀请家长代表进学校、到班级观课,邀请家长积极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增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理解,充分开发以家长为代表的家庭教育资源,共同合作为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道德行为携手共进。
8. 学校与社区共建
学校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的安定团结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学校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与社区合作,充分开发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生活实践资源,为培养学生走向生活、走向未来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社区与学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文化氛围,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
9. 学校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
充分利用、开发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特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知识、技能指导、培训,调动、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的高质量发展、提高。
10. 学校教育与网络数字教育平台建设相结合
学校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对学生进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发展趋势的教学、指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育,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1+1”教育不仅开发、建设学校网络教育平台辅助教学,还积极引进和与其他网络教育资源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服务。
11. “1+1”教学理念与其他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相结合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1+1”教育以包容转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矣”的发展观,积极与其他学校开展教学法、教学模式的交流、探讨,积极探索更好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策略,不断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12. 教育共同体建设
(1)“1+1”微观教育共同体建设:“1+1”教育施行在“1+1”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完整的教育教学衔接过程,体现了各个阶段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梯度式教育教学建设模式——微观教育共同体。
(2)“1+1”宏观教育共同体建设:以微观教育共同体为轴心,通过与社会教育资源联合建设,开发网络教育平台、教育基地等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