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知,世界虽然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每个人的世界却是不一样的。
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的方式,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苏轼曾在《题西林壁》说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的人消极悲观,看世界都是悲观的,太阳还是一如既往的毒辣,365天的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同出一辙,天很热却让人感觉不到温暖。
从人对生活的热爱来看,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幸运的,生活间的不如意,也被乐观所覆盖。可见心态放正是多么的正确。
很多人都很快乐,但有很苦恼,很多人很苦恼,但又苦中作乐。
我们都生在了这个时代,所幸不算太过悲催,生活中的并不如意是常有的。
虽然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日子却不会等待咱们。太阳东出西落,钟表的指针也在不停地转,明天还是照常的来。
我们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只能无奈的被推着面对明天,但是明天却到不了我们的面前,我们有的只有今天。
我想
我以前和大多数的孩子们,想的一样,读书读不好,那就是创业吧,网络上一些人创业的经历是多么让我们热血沸腾啊,可是终是柯南一梦。
少数人的成功,让懵懂的我们开始不切实际,散漫、懒惰、消极,都成了我们身边的恶魔与原罪。
我们为什么这么急。着急成功吗?着急获得社会认同感吗?
着急各种各样的事情,看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一睁眼便是晚上。
这是我们假期在对生活,对自己的态度,或许自律才是成功的捷径。
我们并不普通,也不想平凡。
《厚黑学》中有一言大意道“人们都很懒散,但有一个人勤劳”他就是受人追捧,受人关注的。
但是这是建立在我们有着一种社会共识,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勤劳的人就是有出息,反之呢?“一群勤劳的人里有一个懒惰的人”人们还会去吹捧吗?
不会,不嘲讽就很不错了,似乎挖苦别人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也慢慢的认同书中对此的一个道理,“人之初,性本恶”。
纵观全书,行厚黑之事但不可言厚黑 一言我便想这是书中的精华所在吧
贪婪的人才会成为一个“枭雄”?
他与众人所追捧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
人们都知道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却不知其背后的恶;
人们虽然知道张扣扣为母报仇的快意却不知背后的恶性循环。
我想人与人的差别,大概就是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吧。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的不同之处呢?
或许我画个图来表达,能更好的阐述。
记忆真的是记忆吗?或者说我们的记忆真实吗?它是如何构建的?
当外界信息进入我们的认知系统后,我们的大脑就会对他们进行处理。
关于记忆方面,我们会按照我们的认知、
情绪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造,会砍去或改变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保留主干。
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没有强烈的情感,那么记忆基本是可信的。
反之,就可以相信主干部分,
对于细节的、情绪的记忆,不要相信。
另外,我们很不喜欢的事情,也会遗忘。
可见我们的记忆并不真实,大脑总是积极的去美满我们的记忆,让一些不好的经历,满满的淡化。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还是很痛苦,大概是一些事情冲破了大脑的美化标准,造成了痛苦的深刻记忆。
那么人还会感觉到快乐吗?人还有快乐吗?
答案是有的,但是会被迅速覆盖。
知识为什么会影响到一个人?
俗话说一个人的知识是影响到自身的“气质”,聪明人与傻子的区别在于,傻子苦苦的钻研,聪明人拿走傻子的结果,那么傻子真的傻吗?
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我们要做那聪明人,还是傻子呢?
我想我们的理性让我们选择聪明人,但是道德观和同情感会让我们选择傻子。那么你该相信谁?
天使还是恶魔的抉择,到底谁是正确的?
我们绝境时,谁来拯救,是天使还是恶魔
是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才会拯救自己,自我拯救永远要难与他人施舍
我想知识,只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经验得到的思想基层,我们不应该依靠基层来达到思想的新高度,应该去运用基层,衍生出自己的思想,那样真的是自我在拯救吗?
可能只是自给自足吧。
思想与知识给我们的记忆添加了色彩,我们的生活如同一条条框架,框住了自己,却又劝导他人。
打破现有的知识框架吧,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所学而固执,不应该应自己所认可的事情,而反驳他人。坚持自己的观念固好,但是也要取他人所取之处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我想这是构成一个人存在的最主要的因素了,三字经有言: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我读的是老版三字经,新版为:“子不养,父之过”
可见,一个人的环境,足以影响人的一生,这也揭开了。老师们长挂在嘴边的,父母啥样,孩子就啥样。
可见环境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体现到的重要性。
养尊处优,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比不上野外与竞争的残酷。
我想这也是一类人心理素质构成的一大因素吧。
环境因素也包括他人对其的认知性。
人都是群居动物,有人的地方,必定伴随着竞争力,我曾在《一百美金骗局》一文中提到了"个人信息模型"的有关概念,而环境可以去对模型的第一感官进行影响。
如同一个不太熟悉的男生在很浪漫的地方去和一位女生告白,成功率会不会大一些呢?如果环境变化成垃圾场,在女生对其只是初步的对你建立信息模型时,可能直接给你打上了“标签”,对其进行否认。
我在认识标签时,还是在Rosenhan 实验中了解的,其实验内容如下:
罗森汉恩的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在精神卫生机构中正常人不能与真正的精神病人区别开来。
事实上,精神病学专业 人员具有一种刻板印象,倾向于忽略病人的个性化特征,并直接给病人贴上精神病学的诊断标签,在病人被贴上如“精神分裂症”的标签后,医务人员对其所有行为都归因于标签。
因此,对被试的记录行为缺乏关注和怀疑,只把它当成精神病标签的另一个行为的证据。
并且,医务人员倾向与忽略影响病人的环境因素(对病人的行为具有完全内部归因的倾向)。
对于假病人所提供的完全真实且正常的个人历史,他们给出完全精神病学的解释。
我认为环境主要包括几大因素对人的影响,如图
我畏
可以简单分成两个大模块,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所构成对象的心理环境
内部心理环境与外部印象因素,但是本片文不是来严重阐述我的理念的,简单带过,留下来给大家补充。
我们一直以来在追求着什么?
对鞋子,包,豪车,豪宅等奢侈品的追捧吗?
对此我一直很害怕,我一定会变成那样的,趁我还清醒,多多记录下现在的我,好让现在的我去了解过去的我。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食不果腹到现在的酒足饭饱。
人们开始不满足暖衣饱食的生活,开始往更好的奢侈浪费发展。
对此我并不去批判,也不提倡,我并非是一个节俭的人,反而我很不珍惜我所拥有的对象,我的资源,我的爱人。
我不清楚我自己在畏惧什么,大概是怕现在自己拥有的东西,被忽略的东西,在某一刻变得无比重要,在某一刻我会无比的珍惜,为此我一直畏惧,不敢踏出我的"一亩三分地"。
我想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东西,它有可能成为使你前进的动力,也有可能是你无法越过的大山。
在文中也尽量祝愿您,早日打败,越快越好!
心想不一定事成,怕处一定有鬼,我们越是担心的事它越是要发生。仿佛冥冥之中真的有命运安排。怕什么来什么”,更多集中在人际关系上,亲情、爱情、友情。
其实我更愿意把它分给人的第六感[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上,我们往往能够通过自己了解的事情,对其的认知性,利用经验,来进行自己的推断,得出大致的结果,但是等待永远是急躁的,我们开始胡乱猜测,造成一种误差感。我想这是我自己给的答案。
聪明人的烦恼永远比傻子多,得到过什么就要付出什么。
我想我应该更加的贪婪点。为了自己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私有心
贪婪真的是错吗?
告子曰“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
生理需求,人的本能,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这样的需要放在最底的层次。
(来源于百度)
是人都避免不了,生理问题,贪婪本是人之本性,何罪之有!
人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的,得到一部分钱还有有部分钱还可以拿到手,在道德的允许下,留着给其他人吗?
或者说你管这个叫做”贪婪“吗?
我想没有人会放弃,毕竟这很简单。你以为我我会鄙夷这样的人吗?
不会。
反而很欣赏,因为他像个人,至少"真实"。方便我去防备与保持距离
有的人道貌岸然,却偷偷不干实事,那才是受鄙夷的。
最好的年纪最穷,是我绕不开的无奈。
如果抛弃自己的框架,单独去看这个世界,世界是很美好。
我现在虽然贫穷,但是自由。
花有重开时,
人无再少年。
收拾收拾我的幼稚,
最好的年纪去做最好的事吧。
希望今后你我共勉,不悲观不欢喜。
永远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看待这个世界。
把我的余生奉献给我的热爱的这个世界。
微信公众号:南柯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