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境况,你感觉自己好努力地去学习,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后因为种种原因就会放弃。在调整一段时间后(调整的过程貌似挺漫长的),
突然看见了一篇“励志 ”文章或者听到某电视节目的“励志”人物,心里的雄心再次被激发起来,有向着另外的领域继续“励志”,不过经历了一段时间,你又会打回原形,继续过着放弃的生活?
在“励志 ”与“放弃”徘徊,就好似你去追一个女孩子,虽然花了时间心思认识了她,但她又未能融入到你的生活里,仅仅是萍水相逢地过客,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会在你的生命中消失。
在“励志”与“放弃”之间徘徊,就像人走进了老鼠圈,不断在“励志”与“放弃”的怪圈中努力奔跑,却得不到想要的食物,直至筋疲力尽、思想麻木、心灰意冷。
回顾自身,自己最近几年学习了许多领域的东西,包括 理财、财务管理、健身、自我管理等。开头都是很激昂、打了鸡血般地去学习,在学习的初段也会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但不得不“承认 ”当生活持续一段状态了后,进步的感觉会缓慢下来 ,激情就会消退,依旧坚持了一段自我认为很努力的日子,但不管什么原因,最终大部分人都会回到原点。又好想你会偶尔想起了那位女孩,想去找她,却又不愿意踏出这个熟悉又舒服的环境。
那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走出这个怪圈?
首先,在这里解剖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去学习,是什么核心原因会使我们会有学习的动机?
在学生时代,我们对于学习,无非是义务,是被父母老师要求去学,不学习拿不到高分,也考不上大学,学生时代的学习功利主义好沉重。
在工作时代,我们的学习,兴许是兴趣、工作需要、看到别人有了这个技能,过上了好生活或者是无聊空虚,需要找点东西折腾一下,工作时代的学习原因却有许多。
总结一下,大多数人是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现状,在未来活的更好!学习,就是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是“励志”的,但走条路需要一辈子。大部分人的思维(包括我自己),还是停留学生时代的应试思维,觉得在短时间的突击学习,成绩就会出来。
遗憾的是,知识是需要时间来积累,自我成长也需要知识来沉淀,速成只不过是华而不实的虚幻。
当你认知这个现实之后,是否发觉到,在我们脑袋里有许多认知其实错误的。比如自我成长需要时间积累,没办法速成。但我们却很希望速成,这就是你“励志”与“放弃”的之间徘徊的根。
再者,即使意识到这个认知后,如果你不去“刻意练习”,很快我们又会回到那个舒服熟悉的地方。
举一个例子,周末你计划下午花两个小时的学习英语,不过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周末应该看一场电影放松一下。当你没有元认知能力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类天性来选择(那个舒服选择哪个),
但如果你有元认知能力的话,你脑袋里就会弹出这样的信息:
“我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自我成长上”
“现在时间应该去学习”
"学习完成后再看电影"
多次刻意训练,你会在挣扎中不断地前进。时间也是你最好的朋友,他会帮助你!渐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