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北京之前,几乎天天晚上跟儿子联系,要么给他介绍新的女朋友,要么就是问他别人介绍的女孩加了微信了没有?约人家了吗?谈得怎么样?我们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等熟人纷纷给儿子介绍对象。可是儿子的态度不冷不热,不拒绝也不主动,我们两口子干着急没办法,怕逼急了他逆反,到时连见都不见,那就麻烦了。
这下好了,我来北京了,催他找对象,这是主要任务。每天晚上他下班后,就催他跟女孩微信聊天,双休日就催他跟女孩见面。
平时我除了给他做饭,也没有别的事,就背个包带点吃的,坐着公交,满世界逛公园玩。那天到天坛公园,见聚集了一大堆人,上前一看,原来是相亲角,很多男孩和女孩的资料摊在地下,家长们在这些五花八门的资料中巡视和挑选,看到中意的就停下来找对方家长详细了解,然后就是看照片和加微信,这等于双方父母先对上号了,回头就可以让孩子加微信聊了。我忽然对这种方式产生了兴趣,双方父母先把第一关,先初选,孩子再精选,感觉这办法效率高且比较靠谱。于是加入到人群中,当我介绍自己的孩子是男孩时,一时间我身边竟然围了五六位女孩家长,大家都特别有涵养,耐心地等着前面一位介绍完自己女儿的情况,再跟我介绍她女儿的情况,哈哈,竟然有种众星捧月的感觉,我这才了解到,原来相亲角女孩数量较男孩多得多,所以适龄的各方面条件还算正常的男孩,就挺抢手的。我一时很兴奋,心想儿子的对象问题有望快速解决,争取今年谈好,明年就结婚。
那些日子,我也学着别的家长,把儿子的情况打印下来塑封好,然后带去公园,这时我也了解了,原来好几个公园有相亲角,我去了三个公园,像摆摊一样,把儿子的资料往地下或排椅上一放,就到处转着找合适的女孩资料去了,这期间,一会一个电话找我或加微信,都是人家看到儿子资料上的电话联系我的。如是,一段时间,我天天既忙碌又兴奋,微信加了好几十位女孩家长,回家后再挨个语音细聊,聊得感觉不错,双方孩子的情况也较匹配,就交换孩子的微信,让他们自己联系。在我的催促下,儿子还算听话,也加了一些女孩微信,可是聊起来得就少多了,有的聊两句就卡壳了,有的三句话不投机就删除了。能达到约了见面的女孩不多,见了面有点感觉的就更少了,大多是见了第一面就不了了之了,双方像有感应似的,谁也不联系谁了。
慢慢地,我发现公园的家长相亲角,虽然看起来你来我往、热热闹闹的,好像机会遍地,孩子脱单指日可待,实际上在那表面的繁华下掩盖的是极度冷静的谨慎、对比、掂量、算计,在家长们这种普遍的心态下,机会看起来很多,可是瞄定太难了,大家都不甘心,都想找十全十美的,因为看起来优秀的很多啊,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找不到呢?很多家长,已在这种相亲角呆了好几年了,已然成生活习惯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逛逛说不定能拣个漏呢?
这种相亲角,成功率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反正有一点不用统计也是能算出来的,那就是家长们来这里,在很大程度上能找到同类、缓解焦虑,这么多的大龄呢,咱们急什么呢?我却没有耐心再来了,好在加了好几个微信相亲群,那以后就在群里慢慢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