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在《必然》一书中指出,未来三十年中产品和服务的总趋势已清晰可见。下述力量将会凸显: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开始(Beginning)。
形成Becoming:
我们进入了一种进托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技术元素处于不断升级和持续变化,今天会比昨天更好,虽然变好的程度可能只是那么一点点,但它是一种渐进式的改进。当我们几年后回顾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变化并对此感到惊讶。
进托邦很难被人察觉,因为它是一种“形成”。虽然我们为一种形态正在转变的软进程喝彩不太容易,但察觉到它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我们就不会发出类似下面这样的感慨:“唉,我要是当时意识到这个该多好!”
随着网络的发展,超链接的触手会不断延伸,把所有的比特连接起来,延伸到实体当中,还会延伸到过去和未来。
知化Cognifying:
世界的知化是一桩正在发生的事件,在某个现有进程中植入极少量有效的智能都会将其效率提高到全新水平。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算法的不断突破。
随着知化进程的发展,我们会不断重新定义人工智能,也是在重新定义人类。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收入水平如何,都将反复经历以下循环模式:
1、机器人(电脑)干不了的工作。
2、好吧,它会许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会。
3、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会,但它常常出故障,这时需要我来处理。
4、好吧,它干常规工作时从不出错,但是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
5、好吧,就让它做我原来的工作吧,那工作本来就不是人该干的。
6、哇,机器人(电脑)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多了,工资还高!
7、真高兴,机器人(电脑)绝对干不了我现在做的事情
循环ing ……
未来,人和机器的分工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化,与机器能否默契配合变得原来越重要。让机器人代替我们从事现在的工作,让我们在它们的帮助下去构想更有意义的新工作。
流动Flowing:
我们进入了计算时代的第三阶段:“流”时代(第1个阶段的基本单位是“文件”,第2个阶段的基本单位是“页面”,第3个阶段的基本单位是“流”和“信息流”),我们浏览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流,订阅视频网站中的视频流,等等。在“流”时代,我们进入了实时模式,我们会按需实时获取或购买虚拟商品(如电子书、电影、视频等),因为它就在云端,区别只是付款或未付款而已,何不让它处于未付款状态那?
在全新的网络世界里,任何可以被复制的东西都会被复制,而且免费。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就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针对免费商品,其无法复制的特性有哪些那?KK列举出了免费产品可以被利用的8种无形价值,也叫“原生性”特征: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
流动的4个阶段:固定、罕见;免费、无所不在;流动、分享;开放、变化。
屏读Screening:
今天,我们中大部分人都变成了屏幕之民,我们通过屏幕完成工作,获取信息,与朋友沟通等,我们喜欢像素间的动态流动。随着设备的智能化,屏幕还会追踪我们的行为,与我们互动,屏幕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书籍和屏幕的关系比较紧张,但是书逐渐会从名词变成动词,书是一种变化,是思考、写作、研究、编辑、改变、分享、社交、知化、营销、进一步分享、屏读等动作的持续流动。在未来的数字化读书馆(也叫万能图书馆)中,任何一本书都不会成为一座孤岛,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以下四件事情发生:
1、处在流行边缘的作品将会找到受众;
2、随着文明进程中每一份原始文档被扫描并交叉链接,万能读书馆将增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3、在万能图书馆中,将会培育出新形式的权威;
4、全面、完整收录所有著作的万能图书馆会比只是改造搜索技术的图书馆变得更好。
使用Accessing:
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如Uber、Airbnb、Netflix等。
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有5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减物质化、按需使用的即时性、去中心化、平台协同、云端。
共享Sharing:
随着人们协同程度的增加,群体从只需最低程度协同的共享起步,而后进步到合作,再然后是协作,最终到达集体主义。谷歌就是一家受益于集体主义的公司,谷歌利用各类公司和业余网页制作者所创建的各种链接,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后向所有链接赋予权重。一位普通用户的每次点击都在为那个网页的有效性进行投票。所以仅需使用谷歌,粉丝们就会将谷歌变得越来越好,并且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等级架构向网络架构转变,中心化的领导机制向去中心化的网络机制转变,这是过去30年主要的文化进程,而这一过程还并没有停止。这股自上而下的力量将会把我们带的更远。然而仅有底层力量是不够的,我们仍需一点点自上而下的干预。如,Facebook通过智能算法过滤自下而上的新闻洪流,维基百科针对部分文章引入高级编辑评审等流程确保文章的高质量。
过滤Filtering:
各类信息流的在不断膨胀,但我们消费信息的时间有限。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办法,对铺在面前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进行筛选。很多过滤方法比较传统,但依旧发挥着作用,如权威人士、父母、老师的筛选,政府或管理者的限制,媒介的选择,品牌的影响力,朋友的推荐,以及根据自身喜好和判断进行过滤。但随着各类选择的急剧增长,我们需要发明出更多类型的过滤方法。KK选择将自己的注意力以此投向以下三个方面:
1、自己喜欢的东西;
2、朋友喜欢但自己现在不了解的;
3、现在不喜欢但可能会尝试的东西,
如果广告业像其他商业领域一样推进去中心化,广告业会发生什么变化那?有自己粉丝群体的个体,都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想要展示的广告,然后嵌入到自己的站点、社交网络中,有粉丝点击它,就会触发一次付款。
当所有商品的费用在向零靠近时,唯一一件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的体验,这是无法被复制的。除体验以外的每样东西都在逐渐变得商品化,逐渐变得可以过滤掉。
重混Remixing:
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认为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来自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自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研究技术增长的经济学家布莱恩·亚瑟指出,所有的新技术都源于已有技术的组合。适用于经济增长和技术增长的事实也适用于媒介增长,多种媒介形式的重混可能会产生更新型的媒介形式。如,同人小说、短视频等。
互动Interacting:
能“扰乱”社会发展的第一个技术平台是个人电脑,第二个是手机,下一代颠覆性的平台就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塑造的强烈现实感会将原本互相矛盾对立的两种特征(提升真实感、将假象发挥到极致)放大。随着虚拟现实的发展,我们会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其拓展将遵循三个方向推进:
1、我们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
2、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
3、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跳入到技术本身。
未来的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新型互动方式的发掘。但高互动性也会带来一定的学习成本,想要互动,就需要掌握技能,学会配合,多加体验,并加强学习。
追踪Tracking:
在信息流社会中,我们自身的各项行为和状态都会被追踪、被量化,形成我们的“生活记录”,使用“生活记录”,会有以下四条好处:
1、它可以监控我们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并给予预警,或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2、它可以给我们提供记忆,如曾经参与的事、交往的人、去过的地方等;
3、它提供你行为的完整存档,深层次的分析帮助你提升效率和创造力;
4、它能提供一种组织、构造以及解读你自身生活的方式。
无休止的追踪的是一种必然,现在只是一个开始。经过人工智能的追踪、解析和知化,这片浩瀚的信息“原子海洋”会被塑造出上百种新形态、新奇产品以及创新服务。
提问Questioning:
在现代文化与技术体系中,技术元素正通过不断发明新的社会结构加速创造新的“不可能”的事物。一项技术或工具的颠覆性越强,它生成的问题越具有颠覆性。我们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基因操控、量子计算这些近在咫尺的未来技术将接二连三的释放新的重要问题,即我们从没有想过要问的问题。
开始 Beginning:
这些年里,人类这个物种开始将所有的地区、过程、人口、人工制品、传感器、事实和概念等编织成一张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巨网。在这个巨网中,包含了所有人的集体智能、所有机器的集体行为、自然界的智能相结合形成的整体以及出现在这个整体中的任何行为,KK把它称之为霍洛斯。
未来30年,霍洛斯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挺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