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职场得到更顺利更有效的发展,必然要具备相关的能力,并且不断提升能力。
职场能力包括两个方面: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
通用能力,即作为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比如写作能力、当众讲话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办公软件使用能力等等;
专业能力,即所处行业特殊的能力,比如程序员的软件操作能力,演员的台词表达能力,教师的授课能力等等。
若想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应该先理清能力的概念。
我对能力的定义是这样的:
能力:
所知道的知识,加上经验的累积所粹炼出来的认知,融合起来后形成的可以判断、抉择和实践的力量,并在实施后进而得到他人(他方)肯定的成果。
敲黑板,划重点,重点是实施后进而得到他人或他方肯定的成果。
也就是说,没有取得市场肯定的成果,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能力。
人们在谈到能力的时候,通常是指当事人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并忽视结果验证这个环节。
把对能力的判断,加上“结果验证”这个标准,并不是成语“屠龙之技”所讲的那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景,而是指,“能力”施展之后取得了被认可的结果。也就是说,“以结果为验证”,不仅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正的受益人和承接方还应该i在这个“能力”的施展中受益,并且表示满意,当事人所掌握的“能力”才算是真的能力。
为了更清晰地做表述,我把通过学习实践的过程掌握了的能力称为“准能力”,当“准能力”经过了结果的检验,并被证明结果有效后的,称为“能力”。
我们常常把“准能力”视同为能力,尤其是在做能力的自我判断,或者在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
因为把“准能力”当成了能力,我们还会一相情愿地做某些事情,只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有能力。其实,只有“准能力”,未必能做对了事情,或者做的事情未必有效果,未必受欢迎。
所以说,判断准确的、抉择正确的、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并且一定会有或者已经有了良好成果的——能力,才叫:能力。
这样的能力,确实是需要粹炼的。必须要有实践中的反复不断练习,就是孔老夫子所说:学而时习之。
我们之所以把“准能力”当成能力,与我们的教育有关系。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大学之前的教育是以高考为目标,大学教育是以考试成绩为考核标准,总之,特别注重是“知识点”的传授,即使为了表明重视素质教育而加上的那些关乎人生的、能力的、心态的、技能的,也是以“告知”为目标,教育给予方面以“我可已经告诉你这些道理了”为准,算是完成了教育任务,可以交差了;而受教育方面,则很容易陷入“我知道了”的满足感之中。
其实,作为需要能力的一方,在汲取知识的时候,在努力掌握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更关注这项“准能力”能做到什么?用力点则要放在那些能去做的能力上。
将要进入职场的朋友,已经在职场奋斗的朋友,务必区分“准能力”和能力。
在掌握了“准能力|之后,还要再用心,再用力,在实践中把“准能力”变成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