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人生
夕阳西下,绿茵茵的植被染成了一片金黄,连草尖的光似乎要滴落,融进三个女人一台戏的笑声里。
女人们今天谈的主角是孙先生,他是我们的大熟人,曾经是我们的领导,现在年过花甲已告老还乡了。
孙先生各方面都很优秀,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成了我们的楷模,
孙先生在单位,除了经验丰富外,自身的格局很大,没有一定的素养是学不会的。
孙先生在同仁单位中是位狠角色,上级分配的任务几乎很早完成,深得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赞赏。
孙先生不仅尊重上级,对自己的下属也爱护有加。
在单位,孙先生不仅是一名好的领导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合作伙伴。工作中,说他是家长吧,似乎年龄不够格,说他是朋友吧,又感觉有欠尊重。不管怎么,在共事的这几年里,我的成长也是最快的。
孙先生对我很严格,记得刚刚入职那会儿,他为了让我快速熟悉工作区域,竟顶着烈日带领我行走在田间地头,入户村居。时常鼓励我,多在基层走一走,用双眼去发现问题,了解服务对象的所需所求。就这样,在孙先生的鼓励下,不到一个月,我对服务对象有了大致的了解,甚至对每个群体进行梳理,不懂的地方多请教同事,让领导给予正确的批评和指导。
孙先生退休后,对我影响很大,感觉背后有股力量被抽走似的,整个人好像失去了精神支柱。尽管现在的领导能力一个比一个强,但在一定的时刻还是容易想起孙先生。
今天谈的孙先生,是他退休后的一角。朋友说他在为人处事方面特别抠门,而且抠的有点离谱。针对这样的说词,我很是了解,作为年轻时候的他,一直都是在经济拮据的环境里过着生活。孙先生曾经说过,由于当时兄弟姐妹居多,能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侈的向往。至于他们那个年龄段,能把生活过好就行,哪有什么资本去挥霍。即使现在生活好了,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朋友接着说,大家现在都议论孙先生,说他在办大事时几乎是掰着指头算账,绝不做折本的买卖。其实这些我们没必要去衡量,因为只有当局者清旁观者未必清。
朋友又说起孙先生一直夸隔壁的王女士精明能干,贤惠至极。因为王女士家开店,而且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而王女士有点不经夸,不但不识抬举,而且把孙先生当成自己的下饭菜。
有一天,孙先生看到一位邻居大哥热天在外做事,回来后,整个衣服湿透了,几乎能挤出汗水。孙先生看到后,跟邻居妻子说,劝其妻子多给予丈夫食补。这话被在场的王女士听到后,直接怼孙先生,说孙先生吃来吃去,也就冬瓜一个(矮胖子),怼得现场气氛紧张,在场的都不敢大声踹气。
事情往往喜欢成双,碰巧有一天王女士的丈夫同样在外干活回来,孙先生也用同样的话对王女士说。王女士真是损人不用力,直接说孙先生是嘴巴长,好管闲事。孙先生听后,没有反驳,手在脸上摸来摸去,掩饰当时的尴尬。
针对孙先生的断掌片叶,我真的有点抱打不平,埋怨孙先生为什么老是跟他们聊天。不过有时反过来想想,孙先生退休后,老婆跟随孩子们都在外定居,偌大的房屋只留下孙先生一人。
据大多数人反映,孙先生对左右隔壁的人喜欢有话直说,几乎把邻居当成家人。而很多人感觉孙先生是好管闲事,非常不满,导致他自己搬石头扎自己的脚。
一台戏虽说是我们的饭后谈资,但同时也让我们感觉主角好心办不了好事的缩影。
其实,生活中像孙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看清别人的同时,也要好好的反省自己。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每个人都是一场戏,而且都是限量版的主角。有丑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页。
车子继续驰骋在夕阳下,它把道道金光拉长,像极了孙先生欲言又止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