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成甲
读书多 知识管理高手 得到专栏《成甲说书》的主讲人
本书概要:思维模型 多元思维模型 积累和运用多元思维模型的方法
这本书的核心是在讲多元思维模型,从思维模型讲起,到多元思维模型,为什么我们运用要“多元思维模型”去解决问题?作者教给我们他所摸索出来的积累思维模型的方法,分为在读书和工作时如何积累思维模型。最后论述的是如何应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本书中讲的方法非常具有实操性,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试着用里面提到的方法来做笔记,并一边琢磨和提炼适合自己的模板,用于其他地方。
其实这本书也是在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为我所用”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我将给大家分享这本书对我最有启发的部分——如何在工作中积累思维模型?
一、首先,讲讲作者是如何说服我积累“思维模型”的?
1.思维模型和多元思维模型是什么?
“思维模型”这个词近年来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最早是由查理·芒格提出来的。不过,对于思维模型具体的定义是什么,芒格并未详细说过。
我用“知识卡片”来理解思维模型和多元思维模型的概念,一个知识,经过广泛验证总是能帮助我们思考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我们就把它放到“知识卡片”上作为“思维模型”,下回需要再做出本质上相同类型的决策时,就拿出这张卡片使用。
随着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以及我们的信息增长爆发,用一张“知识卡片”来解决复杂问题显然已经不可能了,我们需要出不同的多张“知识卡片”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这些同时使用的卡片我理解为“多元思维模型”。举个例子:我要解决一个药学问题,就需要用到生物,化学,物理三种学科的知识。
2.思维模型为什么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在这本书中作者让我们理解思维模型为做决策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模板”。
由于我们做的一切决策,都与我们已有的信念、观点和解释方式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所拥有的思维模型就成为影响我们各种行为的重要因素。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用基于原理和规律的思维模型替换旧的基于个人有限经验的思维模型,就等于在给我们的认知系统更新换代。
3.“认知升级”是现在很多立志终身成长的小伙伴的目标。那么,是不是我们积累更多的思维模型(知识卡片),就能够实现不断的认知升级了呢?
我们常常忽视了问题的关键——学习思维模型的起点,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
因此积累再多的知识卡片,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如何组合出牌也是没有用的。
随着人类社会效率的提高,我们积累经验的速度,会越来越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我们需要“深度思考型学习”的概念。
我的理解是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我们需要洞悉各个问题的联系,会发现很多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这时便能够更快速找出自己的“思维模型”来组合出击了。
就像高中时的数学老师,总是不断教我们去看透同类型的题用相同的底层逻辑去解决,题海无涯,必须练就举一反三的能力。这里也可证明:思考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作者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但我们现在遇到的现实问题更加难以看透本质,因此,我们学习深度思考的过程就变得更加重要。
二、在工作中如何积累思维模型?
工作中快速进步的关键:找到别人的优势策略,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思维模型。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即能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符号形式加以表述的;另一种是未被表述的隐性知识,如我们在做事情中积累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
虽然是第一次学习到“隐形知识”的概念,但我联想到过往的经验深以为然,并且这对每一位想在工作中有所成效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为什么同样工作几年的人会拉开大的差距?他们虽然不知道“隐性知识”的概念,但并不妨碍他们更加善于学习,善于在观察中学习。和同事的每一次谈话、交流、任务布置,甚至同事遇到问题时微妙的细节反应,都可以是学习的对象。
这背后其实是在学习:他们是如何安排工作的?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策?这些行动背后的思维模型又是什么?
我们如何在别人没时间专门教自己的情况下,高效地向他们学习呢?
作者为我们总结出的核心方法就是通过做笔记的方式把工作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思维模型。
这个方法叫“五星笔记法”,就是每次做笔记之前,先画出一个五角星,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五个问题回答完,笔记才算做完了。
五星笔记法中的五个问题分别是:
1.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其实,无论是一本书的主题还是工作会议要讨论的议题,我们往往是提前知道的。因此,在读书或者开会之前,可以想想,如果我是作者或演讲人,我会如何讨论这个主题?等到打开书或者领导、同事开始讲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比较大家思路之间的差别。
2.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推理逻辑往往比具体结论更重要。在做笔记的时候,不仅留心他说了什么,而且关注他讲述的逻辑,在对方讲的时候,就尝试画出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图,推测对方的思考过程。
3.这次讨论中,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对方讲的内容我有疑问吗?他的想法有什么局限性吗?有哪些观点给自己很大启发?在讨论中,我还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案例和经验?
这些灵光一现的启发点、疑问点,要及时记录下来,之后要再花时间加工分析。
4.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思维模型)?
顺着启发点继续追问:这个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这个策略为什么有效?这个策略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我们要尽可能把获得的新启发点与自己过去学习过的其他原理联系起来,用新原理解释旧道理,这样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启发。
5.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
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启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法中,还要变成自己日程表中的行动计划,改变自己的生活。
以上是作者提供给我们的“五星笔记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成适合自己的模板,在工作场景中使用起来,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
分享一篇我在刚读完书时写的文章:我决定在工作中探索“思维模型”https://mp.weixin.qq.com/s/E13J9IeWgmCTOkl8VF8C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