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渠道,每部手机都充满了各种应用,从此娱乐、学习、工作、社交,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手机,手机最弱的功能就是通话了,而手机号也仅仅成为了一个接受验证码的个人ID。
说到自我提升和充电,就离不开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只有看书自学、报班培训、电大夜大高校再进修。现在,有了手机,一切就在身边,据调查每个成年人手机的应用中,平均都会有3-5个学习功能APP,喜马拉雅FM、网易课堂、得到、樊登读书会、荔枝微课等等,微信中关注的学习类的公众号更是数不胜数。
当请回想一下,通过手机的学习,我们掌握并很好地应用了多少知识?我们又消耗了多少时间去学习这些知识?你也许会发现大脑中基本没有太多牢固的记忆,同时感觉那事很久远的事情了。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在不同的刷手机信息,有人自我强迫到不允许微信APP右上角出现红点——,基于人性来讲,信息具有生物性,它对我们生存的功能不亚于食物和水。
R:“敌人”太强大
手机这些产品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产品经理,甚至心理学专家,他们通过创造用户对手机和应用的舒适感,增加产品的用户黏性。想抵制手机的诱惑,失败的总是大多数,毕竟“敌人”太强大。
在原始社会中,信息的重要性不亚于分享食物,两者都能够提高种群的存活率。
经常上网和刷朋友圈会让我们的大脑功能一定程度地衰退。前额皮质会参与到我们的行为控制上,而海马体则会负责我们的记忆能力。当这两者都发生萎缩时,我们将会陷入一种负性循环——自控力和认知能力下降,变得越来越沉迷于网络社交。
人们做决策估计所需要的时间时,往往倾向于过于乐观,低估完成计划的时间并高估计划完成的情况。
I:娱乐至死,安全感的获取和焦躁和压力的降低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这么火?翻看起来欲罢不能,首先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外界的信息,而掌握信息量的大小决定了安全感的多少,这是由信息的生物属性决定的。
在最原始时代,我们通常会对周边的环境观察,来获取是否安全的信息。现代文明,主要靠手机去搜索获取周边信息,朋友圈、微博、论坛——,通过分享有效和真实的信息,能够让我们获得尊重和信任。
另外,导致我们沉迷于手机,刷屏成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手机娱乐可以来降低焦虑和压力。
A1: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尽力培养起一定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效率,当我们在学习和工作时,我们可以选择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
因为我们大脑本能的会消耗精力去熟悉不确定的环境,同时对陌生的地方产生恐惧。当我们在不确定的恐惧中时,大脑的眼窝前额皮质和杏仁体都异常活跃。
因此指定计划时要量化,让计划进度可视化,这样工作开展起来我们心里才有底,才有确定性,才能更加清晰地安排开展工作。
之前的工作里,工程施工部门都会绘制一个项目的甘特图,每项工作什么时间进展到什么程度?同期开展的工作如何协作进行?新的工作在什么时间点切入?切入之前要准备什么工作?……,所有工地上的一切问题都反映在一张施工进度表上,每周开会修正,每天开会协调,确保环环相扣,有序进行。
可见,一个计划指定的量化和计划执行的可视化,对工作的开展及配合至关重要,同时也反应了一个优秀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和现场协调能力。
A2:如何做出改变
确保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一次约会……,能够顺利进行并漂亮地完成,首先必须增加事件在心中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对事情的各个环节都很明了。
学习,渠道尽可能还是选择看纸质书籍,或去现场参加培训,最好避开网上学习,语音听书,网络视频微课,每天五分钟商学院……。
因为在网上学习时,手机对我们的唤醒是娱乐性为主的,尽管你是奔着学习来的,尽管里面分享的都是干活,也难免让你快速学习来的知识,在短时间内成为过眼云烟。
而当我们打开一本纸质书或来到真正的课堂上,我们大脑被唤醒的是学习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学习到的知识会更加牢固持久一些。
所以,放下手机,打开一本书开始读吧,让你的大脑和思维活跃的读书过程的思考和想象中,这样我们还会更多的吸收到知识,更广阔地拓宽思想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