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魏文侯问相于李克
一把手:有两个人,你看谁适合做二把手。
我:我就是个外人,这没法说呀。
一把手:你不要推辞嘛。
我:领导,那就看平时他咋做的,有钱了咋做的,没钱了咋做的,这不就出来了嘛。
一把手:那我心里有数了。
二把手候选人:嘿,大领导问你话呢,定的谁。
我:不是你。
二把手候选人:那个谁谁谁,都是我推荐的,都立了大功,连你都是我推荐的,我怎么比他差。
我:你推荐我难道想搞小团体。而且他推荐的人,大领导都要学习,你推荐的都是听吩咐的,你拿什么比。
二把手候选人:哎呀,对不住,以后你是我老师。
【原文】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选择)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yè)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fù)。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译文】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教导我说‘家中贫困就想娶贤妻,国内混乱就想得良相’。现在选择丞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怎么样呢?”李克回答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议论尊贵的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议论关系亲近的人的事。我的职务在宫门以外,不敢担当这一使命。”文侯说:“先生遇事就不要推让了。”
李克说:“是君王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举荐哪些人,处于困境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穷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定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呢!”文侯说:“先生快回家吧,我的丞相已经选好了。”李克快步走出,顺路去翟璜家拜访。翟璜说:“刚刚听说君王召见先生询问丞相的人选,究竟选谁当丞相呢?”李克说:“魏成子当丞相。”
翟璜愤怒地变脸说:“凭耳目的所闻所见,我哪一点比不上魏成子?西河的守将,是我推举的。君王在境内最担心邺,我推荐西门豹治理。君王计划讨伐中山,我推荐乐羊。中山被攻占后,找不到合适的人镇守,我推荐先生你。君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我推荐屈侯鲋。我什么地方比不上魏成子?”
李克说:“你把我举荐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做大官吗?国君询问设置丞相这一问题,说‘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怎么样呢?’我回答说:‘是君王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常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荐哪些人,处于困境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穷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定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呢!’由此文侯决定让魏成子当丞相。”
“再说你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的俸禄千钟,十分之九用在他人身上,十分之一用在家里,所以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被国君尊为老师。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子。你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谦恭地(对他)拜了两拜,说:“我翟璜,是个鄙陋无知的人,回答得不对,愿意终身做你的学生。”
01领导叫你推荐领导,千万别直说。
魏文侯询问李克丞相人选,李克是怎么回答的呢?
“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第一次问,推辞。
第二次问,不给出答案,但是给出评价标准。
1、第一次问,为什么推辞不回答?
因为我们不知道领导心中是否已经有了答案,若是说的不符合领导心意,那么势必降低领导心中印象值。
另外若是给出的答案理由不够充分,那么在领导眼中,要么半罐水,要么思虑不周。
即便是能够完全揣摩领导心意,给出一个十分完美的答案,也不要直说。
因为你是其中一个候选人举荐上来的。你若是选择举荐自己的人,那么,即便理由充足,领导可能也会想,你是否私心重;若是选择另外一个,领导是否会想,你是否忘恩负义。
所以,第一次问,李克选择不说,那么所有的问题就没有了。
而且李克是怎么回答的呢?“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只说了这事你不该问我,这不是我应该插嘴的。
这样既拒绝了魏文侯,也没有说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怎么选,避免给领导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
可是魏文侯没有放过他,继续问。
这说明领导一定要个答案,这时候再推辞就属于没有担当,畏首畏尾了。
在这里,李克还是没有直接说答案,而是提出领导选拔的评价标准。
将领导选拔问题转化为探讨领导选拔评价标准是否合理。将大问题变为小问题,将尖锐的问题柔化,我愿称为“太极手”,且领导还觉得你说得有道理,思考全面深入,处事不偏不倚。
若是领导觉得你说得有道理的话,还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和领导深入交流。
且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开了你是其中一个候选人推荐上来的,无论怎么回答都里外不是人的结果。
当然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的领导是什么性子,要是直性子,那你这样回答,他绝对不喜欢,但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非你的领导实在能力出众。
2、为什么不去举荐?
因为,自古以来,举荐人是要为被举荐人背书的,不管被举荐的出了什么好事坏事,举荐人都要被拉出来示众。
而丞相这个位置,说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不好,没有几人善终。若是不想被绑在一条船上,就别乱举荐人。
而后面瞿璜能说出那样的话,说明这人完全不能胜任宰相职位,所以,该怎么选,就很明白了。
然后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虽然不能明着说,但是可以适当领导,而这件事迟早对方会被对方知道,会不承情吗?
但是在魏文侯和众人眼中,有那么深的联系吗?没有。
结局就是,好处有,风险低,完美。
再深挖一下,结合后面背景资料来看。
瞿璜推荐了:
吴起:带兵的,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西门豹:封疆大吏,治水名人。
乐羊:灭中山国功臣,文武双全。
李克:变法推行者。
屈侯鲋:魏文侯其中一个儿子的老师。
总结一下,这些人,涵盖军政,还把手伸到继承人那里。
那么这样的人成为丞相,魏文侯晚上都没办法睡着。一定程度上,李克救了瞿璜一命。
而魏成推荐了:
卜子夏:孔子学生。
田子方、段干木:卜子夏学生
总结一下,都是有名的文化人,没有实权。
这样一看,分为两党的话,一党瞿璜,当上丞相,马上就可以架空魏文侯。另一党是没有实权。
只要魏文侯不是傻子,那么就知道怎么选。所以这个问题答案是唯一的。
所以后面李克一出来,瞿璜一问他,他就告诉瞿璜,不是你。
02千万别挟恩图报。
李克在回答完魏文侯的问题之后,瞿璜第一时间就问他推荐的是谁。听见不是自己之后,立马翻脸,说当初自己对李克的推荐之恩,讲述自己的功绩。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yè)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fù)。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
而李克也告诉他,你推荐我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而且他推荐的人,魏文侯都要当成座上宾,你推荐的人都是办事的,怎么比。
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1、为什么瞿璜不能挟恩图报?
很多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付出了100,能收回来50就不错了。你帮助别人是你的事,但是别人是否想要回报,却很难说清。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别期望别人能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更何况,魏文侯能够把推荐丞相这件事问李克,就说明李克基本上能力,以及在魏文侯心目中的位置位比丞相了。
君不见刘禅问相于诸葛亮,朱元璋问相于刘伯温。
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以此恩为桥梁,加强联系,不求回报,只当做关系亲密的人正常交往,出事了,人家自然会伸手,比你直接求回报得到的回报更大。
其次,推荐人,这件事属于台面下的,李克可以在私底下给瞿璜方便来报恩,但是,明面上,绝对得奉公执法。于是,这恩也就站不住脚了。
这话一说李克即便当没这回事儿,瞿璜也不能说什么。即便瞿璜私底下给李克下绊子,但明面上瞿璜绝对不能挑这个理。
同时从李克敢说出这个话以及后文来看,李克绝对不怕瞿璜使手段。因为瞿璜搞不好就要玩完了。
因为这句话还还指出了另外一个要人命的问题——结党营私。那这事一摆出来魏文侯分分钟准备杀你祭天。
我们能够从书上看到,说明已经是公开的。瞿璜竟然敢就这么问出来,此子脑子绝对有疾,且说明李克还是记着推荐之恩的,才提点瞿璜,你推荐人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吗?一句话,就把两人的嫌疑洗干净了。
再有我们上文已经说过了,瞿璜推荐的是什么人,魏成推荐的什么人。就算瞿璜一开始没想到,那么李克点出来之后,也应该知道什么叫结党营私,甚至隐隐威胁到魏文侯了,而理由绝不是明面上所说的,魏成推荐的人被魏文侯当成老师请教。
点出来之后,相信瞿璜肯定反应过来了,当时肯定吓得背上都湿透了,于是感谢李克救命之恩,纳头就拜,愿终身为弟子。
按李克这救人全家的恩情来说,这一拜绝对受得,这报答说一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点不为过。而这时瞿璜想想当初挟恩图报,简直后悔,李克救他全家的命,这个恩情,这辈子都还不完。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件事既然被写在书上了,那么魏文侯当时也知道瞿璜当时的sb反应了,说不定心里就觉得没什么威胁了。这样瞿璜也就是真正安全了。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假设一下.
万一,瞿璜问李克的话是两人演的双簧呢?
而这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