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暴躁易怒的性格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我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
可是,愤怒来临,我又几乎失控,事后又后悔不已。
有一回去拜访小学的一位老师,老师是个温和睿智的人。闲聊时,我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苦恼。
我:我也是最近才发现自己原来性格这么暴躁,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温和的人。我的父亲脾气暴躁,我还暗暗下决心以后绝不成为那样的人。我最痛苦的是我发现自己成了和他一样的人,我现在就是以他曾经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老师: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觉得?
我:就在不久前,我给我读二年级小表弟补习。他成绩很差,父母以及邻居们都觉得他脑子笨,不适合读书。当时,我还不信,我觉得是那些不懂教育,我坚信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能提高学业。
老师:看来并不顺利。
我:我按照自己的方法教他。但是,第一晚,我就遭遇了挫折。一道数学题,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都没能明白;即使会做了,我换个数值他又不会了。听写词语,总是错,反反复复总是记不下来。我心里的怒火噌噌噌往上蹿,脑海里思绪翻腾,各种难听的话乱飙,声音越来越大,动作也越来越粗暴,我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失控。然而,等小表弟离开后,我像想起他担惊受怕的表情,心里顿时充满愧疚,我都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竟然会这么暴躁地对待一个孩子。让我更为痛苦的是,第二天晚上的补习,一连好几天我都是这样。我身心皆疲,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所以,你现在觉得自己是一个易怒的人,在你看来,易怒应该是一种性格?是吗?
我:是的,我就是那样的人,脾气暴躁,易怒,一点小事也会大发雷霆。
老师:既然是性格,那么几乎难以改变。”
我:我想是吧,要不然也不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样的说法。
老师:我一直不喜欢用一些表示性格的词语去形容人,往往无法准确地描述人的特点,反而像是笼统粗暴地将人归类。
我:可以讲的具体点吗?
老师:在讲愤怒之前,我想先讲讲我之前两个学生的故事,也是因为这件事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经常用乐观悲观去判断别人的性格,我一度也是。我的班上曾有两个文静的女生,成绩都很好。有一次考试两个人都考的很差,一个学生回去被父母骂了一顿,她心里更加难受,接下来几天上课时都是无精打采。另一个学生的父母温柔地鼓励考试失利的孩子,第二天她虽然还有点难受,但是与平日并没有太大差别。在外人看来,他们就会认为前一个孩子悲观,而后一个乐观,但悲观和乐观其实只是对呈现出来的结果的描述,它其实不是原因。
我:也就是说,孩子无论悲观乐观,是一种结果,受到父母的影响。
老师:是的,有的人会认为,因为女孩乐观所以她考差还是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但是,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用结果去解释结果,并没有触及真正的原因。
我:您说的是小孩,但是生活中我们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确有很大区别,比如遇到相同的困难,有的人总能乐观面对,他们不抱怨不妥协努力克服,相反有的人却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老师:的确,有这样的区别。但是,以我们刚才例子而言,与其说女孩乐观,不如说是她在父母的支持下渐渐养成了乐观的习惯。
我:习惯?
老师:思维与行为上的习惯,因为自小耳濡目染,所以为人处事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风格,我们看到的所谓性格其实已经是一种多年练习的习惯。
我:我由此想起了之前一个好朋友给我讲的一件事情。两个小男孩学习拉小提琴,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们都感到又累又乏味,他们向父母诉苦,不想再学了。其中一个男孩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这么辛苦便顺了孩子的心意,其实这个男孩的父母,本就是那种有求必应娇惯孩子的父母,当初孩子也是一时心血来潮要学,他们二话不说就答应,现在也是如此。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则没有那么草率,他们知道孩子都是三分钟热情,但是他们不希望把三分钟热情、把放弃养成一种习惯,因此他们试图用各种方法鼓励安慰孩子,陪她去看电影,陪她聊天解闷,同时不断鼓励他,男孩虽然有点不情愿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在这之后,男孩也几次想要放弃,父母一如既往地鼓励让他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后男孩再也没有提过放弃,他在一次次演奏中得到别人的赞许,在赞许中信心不断增长,最终越来越喜欢小提琴。
老师:这个故事体现同样的道理,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学有所成的孩子有天赋或者说意志坚定,所以才最终在音乐方面小有成绩。
我:是的,化用您刚才的话,与其说成功的那个男孩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不如说是他是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炼就了坚定的意志力。
老师笑道:你总结得很到位,孩子的资质其实都差不多,当然也有极少数在某些方面极有天赋的孩子,但那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父母、家庭环境、周围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一向不喜欢用悲观乐观易怒这些词语去评价他人,大多时候它们只是人们一时的选择,其中牵涉个方面的因素,实际上乐观悲观更像是一种习惯。你也不是性情暴躁,而是习惯了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