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是我初中的一个死党,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基友。
世人都说真挚的友谊莫过于友情,真对。
初一开学的那个傍晚,由于打球,我和他在教室门口被班主任逮了个正着。班主任是个英语老师,幽默风趣的中年汉子,脸上总是带着那样的“迷之微笑”,也不惩罚我们,但要求我们用英文表达出刚刚到做过的事。
当我还在思索着如何用我蹩脚的英文说出口时,他已经腼腆地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腔让班主任眼前一亮了。
是的,他的英语很好,很流利。我不禁侧目向他看去,在他的身后,光环包围着他。
经历过这次的共患难,我不出意外的和他玩在了一起。
那个时候他学习极佳,幽默风趣,在班上人缘颇好,特别是一手漂亮的字征服了班上不少的女生;但有个小小的缺点——人有点腼腆。
承认吧,对于一个初中十几岁的小孩,我实际上也一样的有着这个缺点。
我俩会和前排后排的女生开玩笑而脸囧,每当有些尺度大的段子出现时害羞的表情不仅仅是前面的那两个女生,也出现在我和他的脸上。
我们一起吃食堂,睡上铺,简单的学校生活成了拉进彼此最好的方式。因为他的缘故,我渐渐也成了班上关注的人,女生们用了死党这个词来描述我和他的关系。
甚至义正言辞地抨击:“你们这俩死党看来以后是分不开了!”
每当出现这个情况,我很自然地会想到认为,这难道不是应该的么?我们是班上公认的两个死党啊。
中考,我和他一同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但不是同一所。
两所高中在同一个县城。他所在的高中处于县中心,我在的高中却位于县的郊区。三年的时间,然而我们却只见过一次,即便是QQ聊天,也是数的过来的几次而已,言语间也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感觉。
时间冲淡了那份友谊,距离也没有产生美丽。
高考,我成功地度过了这道坎。他,离二本线差了几分,后来选择了本省的一所专科院校。
两年时间,我在这座城市的这头,他在那头,我们没有见过一次。
好多次,初中班上的女生问我最近的情况,还有,和他最近的情况,其中有一位曾经喜欢他而没有成功的女生。
我尴尬的回应表示自己的不清楚,用了诸多类似“自己最近很忙没有时间”,“以前聊过几次”这样的借口回应着她,努力掩盖着那份随时间冲淡的友谊。
她表示了极大地惊讶,在她的心里,我们的关系应该像伯乐和虞子期的友谊存在这个世界为身边的人乐道如今却陡然发现曾经那般亲密的两个人已经淡然如水了。
我知道,我和他两个人的感情,在我们两个人有意无意地推动之下,逐渐地消淡灭亡。而我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人都会在某个阶段有一份如获至宝的感情,在这个流通、表达和传播相对自由的时代,因为一些共同的特质,惺惺相惜,志同道合。
我们放大了对这种特质偏好程度,共同的“老公”宋仲基,二次元等等,这些基于自身的爱好会让一些人走在一起形成了“闺蜜”,“基友”一般的存在。
为什么我和B的关系到了这样一种地步?不可能是好,也算不上很差,只是变成了一般意义上与初中同学的关系。
人越优秀越难以放下自己的身段,有时候,友谊的疏远并不是因为地理位置的距离,而是源于我们的脾性。
初中的B无疑极为优秀,学习成绩好,班上的人喜欢,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天生自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光环,旁人会羡慕他,会自然而然的想靠近他。我细细反思过这段友谊,赫然发现也承认,那时的我心里是艳羡他的,他肯定也习惯于被捧为中心的感觉,有一种优秀而高傲的脾性。
然而时过境迁,当我们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层次,生活等资源上出现明显的差异,在这种交往中由于距离、脾性、资源交换的不对等,我们便难以再达到当初那种友谊天平的平衡。
或许在情感层面,人们很难承认那原本看起来能够超越一切的友情最终也在很多因素下黯然失色。但事实确实如此,这就意味着,在交往过程中双方的脾性达到了不可忽视的境界,双方因为这脾性相识相知,却也因为它长久不了。
那看起来超越一切的友谊,也在某些因素下翻了船。所谓友谊的真相便是它也难逃“马太效应”的规律——你越优秀,你才能遇到越好的人,缔交高质量的友谊。
无论你承认与否,一个人身边的“真朋友”绝不会太多,能够得到几个交心的朋友,已是你最大的幸运。
其实爱情和友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个人要想长远的走下去,两个人身上的价值观和发展的步伐都要同频道直播着。
我无法再特意地挽回这段友谊,B也不会主动地凑过来加深它。也许在某一个适当的时机,在某一次的同学聚会上,我与他多年相逢,在旁人的见证下,我们相逢一拥,将过去作祟的时间与空间泯然于一笑之间。
那时,我会在太阳的见证下,喝了这杯友情的酒。
大家有没有曾经最好的朋友,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渐行渐远?
可以在评论里和我诉说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