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翻《偏爱原始性》,关于“技巧”的问题又一次,勾起了我的兴趣。那究竟是该有技巧还是不该有技巧呢?
在本文中所谈到的“技巧”一般指的就是再现真实的技巧。
对于再现的技巧,是经常用来衡量作品的一个标准。比如,学院派画家可能会抨击印象派毫无技巧可言,也会说原始艺术比如部落艺术缺乏技巧。
但是,迷人的情况却在于“倒退”。即拥有高超技巧的艺术家却并不使用这些技巧。比如毕加索。
还有一种“倒退”的情况是:拥有高超技巧的艺术家在放松控制的情况下所绘制的涂鸦。比如米开朗基罗和丢勒的手稿。
毋庸置疑,再现的技巧不易掌握,所以似乎只有拥有高超技巧的艺术家的涂鸦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很明显的对比是,儿童涂鸦和大师涂鸦,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是两者地位悬殊。
难道,我们都应该先刻苦训练技巧,之后再谈别的?
在很多情况下,当掌握了高超的技巧后(只是假设,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才做得到),可能就没办法创作出像儿童和原始人那样简单纯粹的画作了。从这一点来看,naive艺术家们自有他们的价值,也包括儿童,精神病患者,部落艺术家等等。
然而,最最令人赞叹和敬仰的,仍然是像米开朗基罗那样的技巧大师。他不仅可以凭借高超的技巧真实再现,也可以“完全不用绘画技巧画一个形象就像无知的人在墙上乱涂乱画那样”(P242),要做到随心所欲地“倒退”,需要能够摆脱技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用技巧的技巧大师“听上去是一个至高的境界啊。
是,谁不仰慕既能上天又能入地的大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