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哲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引进了传统的阴阳哲学;第二,又取象类比地套入了五行学说的世界观体系。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医从此走上一条哲学之路。
关于阴阳哲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即云:“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是条短短五句,以“道”、“纲纪”、“父母”、“本始”、“府”等,高度概括总结了传统阴阳哲学的总纲。
其中的“道”可以理解为法则、规律之意;也就是说,阴阳之道乃是构成天地自然与宇宙人生的基本法则、基本规律。“纲纪”乃是指框架、秩序与规范;也就是,阴阳之道也规定了天地自然及宇宙人生的秩序与规范。“父母”,取生养繁衍之意;就是说,正是阴阳,才决定了天地自然及宇宙人生的变化根源。“本始”,指的就是本源、开端、肇基;“生杀”乃产生、生长以及灭亡;故“生杀之本始”的意思就是,阴阳之道乃是天地自然及宇宙人生等万事万物产生、生长与消亡的根本源头。“府”者,万事万物积聚的地方;“神”乃指变化之玄妙莫测,“明”则指事物之昭著清晰;故“神明之府”说的是,天地自然及宇宙人生所固有的那种变化,那种既玄妙莫测又显而易见的变化,无不都是根源于阴阳之道的作用。
其实,阴阳属于古老东方哲学的一对范畴。作为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主要代表天地自然与宇宙人生中相反相成的两种属性;同时也用这两种属性来归类和说明天地自然与宇宙人生,其相互关联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哲学认为,阴阳的运动变化,决定着天地自然及宇宙人生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全过程;同时,阴阳之道也是天地自然及宇宙人生运动变化自的总规律。
至于本篇题目的“阴阳应象大论”,“象”,指的是形象、征象之意;“应象”,吴昆在《素问吴注》里对此解释说:“应乎天象,而配乎阴阳五行也。”所以,“阴阳应象”之意就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天地自然四时五行阴阳的消长变化之间,有着其象相应的意思。正如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所云:“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另外还有,因本篇内容乃取法于天地自然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并以此论述人体脏腑阴阳五行之气变化的道理,故才以“阴阳应象”而冠篇名。正如张志聪于《素问集注》里所说的:“此篇言天地水火、四时五行、寒热气味,合人之脏腑身形、清浊气血、表里上下,成象成形者,莫不合于阴阳之道。至于诊脉察色、治疗针砭,亦皆取法于阴阳,故曰《阴阳应象大论》。”
再者,《素问》里,凡篇名冠以“大论”的,除有关运气学说的七篇外,只有“四气调神”和本篇如此了。而本篇之所以称大论,可能是由于本篇内容既阐明了阴阳的概念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运用;同时又论证了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更重要的是,本篇还阐发了人与自然相互通应的关系!或因其内容丰富而广泛,是《内经》中阐发阴阳、五行学说至为重要且有较为完整的一篇,故而称“大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