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藏品介绍
名称:团花纹青花盘
规格:口径:24.5cm 高:4cm 底径:12cm
局部青花料吃胎图片明显,表面呈现明显的蛤蜊光,从这个角度可以明显的看到青花上的花卉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晕散,光线折射部分有了明显的蛤蜊光,开片自然,无外卷开片,是不可多得开门瓷器。
蛤蜊光,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在瓷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粉彩瓷器经过几十年以后彩面自然会氧化出一种彩色光,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五光十色位于彩色上面的光芒。还有迎光侧视彩料的周围紧紧围绕着淡淡的五颜六色光圈。随着“瓷龄”增加,这种彩色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
此品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内外施白釉为地,皆饰以青花绘花卉纹,盘心以米字形排列朵花,盘坯绘菊花纹,间以双圈青花线。菊纹柔美舒雅,繁而不杂,错落有致,既有婉转之姿,又有灵动之态。整器形制精巧,端正清疏,胎质莹润如水,青花华美浓郁,静雅可赏。
由于青花瓷用的高岭土,含铁量极高,经过氧化在口缘或者足底会有氧化现象,圈足发黄,这个青花盘是闲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豆腐款,这件瓷器经过漫长岁月,品相还是如此完好,十分难得。
这件瓷器品相完美,能收藏它不仅是财富身份的体现,更能体现对艺术喜爱,很多藏家看到好的藏品是必须要咬牙才能拿下来的。刘益谦说过:收藏品只买贵的,因为价值越高的越稀有,越是能刷新艺术品的交易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