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尹建莉老师的讲座,爱与自由:如何从“知道”到“做到”,一共讲了如何跨越这个过程中的四个障碍,受益匪浅。
爱与自由的路上要跨越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完美期待。
完美期待不等于直接向孩子要完美,就像想发财不能直接向别人要钱一样。
有完美期待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不能有完美期待的做法。想要给孩子尽可能完美的培养,恰恰是从给孩子自由选择,接纳孩子不完美开始。
比如,家长不要硬性地逼孩子跟人打招呼,因为孩子还小,根本不知道社会规则,不知道生人熟人这些概念,在路上碰见的阿姨为什么有些需要打招呼有些又不需要打招呼,社会这么复杂,需要让孩子慢慢去理解,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学到“虚假的”礼貌。
做家长的要把功夫用在做榜样上,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什么,一切求完美的手段只要是硬性的,引发了孩子的不愉快,都会转化成孩子自身完美感的破坏。
给孩子选择而不是命令,如刷牙这件每天都要做的事,完全可以用给孩子选择这种方式跟孩子交流:“宝贝,你今天是跟妈妈一起刷牙还是自己刷?”“宝贝,你今天是先刷牙再听故事还是听完故事再刷牙?”,这种选择的方式比直接命令孩子:刷牙去!是不是好很多呢?
反思自己:虽然心里知道不应该逼孩子打招呼,但是有时候还是碍于情面这样做,还有刷牙吃饭洗澡这些事,有时候能做到温和的引导但是还是有很多时候用的命令口气,今后一定注意,要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
教育拼的是不是目标而是手段,家长要放弃控制,不光是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也是给家长自己松绑。家长越不在小事上跟孩子计较,孩子在大事上的自主性就越大。
另外,家长不能陷入对自己的完美期待中,如果在对孩子的养育中犯了一些过失也不要过分自责,重要的要反思,把后面做好。
放下对孩子的完美期待,才能看见孩子的完美,放下对自己作为家长的完美期待,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当你以一种极为松弛极近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和自己的时候,才能把注意力放在 养儿育女的享受上,才能品味到其中的乐趣,这样脾气自然少得多,焦虑感也会少得多。
尹老师讲了很多精彩的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就简单举了其中两个小例子,还需要多听几遍,慢慢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