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
这个话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准确的说一直困扰,从未停歇。
2017年1月6号,我看到一篇《幸福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的文章,是关于幸福来自何处这个棘手的问题。
作者(韩大爷)说他终于想通了他的幸福感的根源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主题,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幸福来自于有目标感,来自于你自己本身的完整性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
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是很羡慕他的。
他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主题。
有人追求这个答案,一生而不得。
很多时候我们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寻找?在寻找的过程漫长又不知所措,期间总是被左右,一不小心就找了一个旁人期待的目标。
每一次想要去试试的时候,就会被各种声音劝说、阻止,然后本来就不坚定的心,妥协、妥协。
一直跟现实妥协,就会变成不知道心是什么的机器,不知道喜欢谁,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连这些都不知道,青春就没有了。
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坐下来,想一想真的很重要
2012年中国家居业50多位中国设计师,参加了米兰的国际家具展。
主题为“坐下来(Slow Seating)”
呈现“坐下来、歇一歇、想一下”的主旨;
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捷,也给自然带去了伤痕,在全球性的躁动中,慢下来,静下来,最好坐下来想想,正是“坐下来”希望带来的思考。
我的人生也需要坐下来想一想,想一想是浮躁的内心搅乱了原本的理想,还是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我的不安、苦闷到底来自哪里。
坐下来梳理自己的过往
2017年的新年,我有了大把的时间。
我终于坐下来开始整理自己的生活,我翻看了过去十几年的工作笔记,每一本里都有一些心情的只言片语,每一年都会有,一直未间断。
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跟我成长的环境有关,小的时候家里房子很小,一家5口挤在一个40平的平房中,没有自己的房间,更别说自己的桌子和抽屉了,日记这种东西很容易被家里人翻看,毫无隐私可言。
妈妈是老师,像那个时候所有的老师一样,在家里也是职业病满满,严厉、霸道。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所有的私密都被咽在了肚子里,随着时间被消化成了粪便,然后消失在空气里。
看了那些过往的记录,我惊奇的发现,内容惊人的相似,关键词“郁闷、虚度”“不知该干什么?上哪去?”“迷失、孤独、寂寞”“害怕上班”“想逃离”.......,还有一部分就是“我要振作”“我要改变”.........无力地呐喊。
2009年有一天记录了这样一段话:“身体生病了、心生病了,连思想都受了伤寒”
原来,过去的十几年我过的是这样的生活。
一个实际与表面不一样的自己。
坐下来看清自己的模样
坐下来认真梳理、思考,才发现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没有具体的目标,茫然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把退休当成了所谓的目标。
但就这么回家又觉得不甘心,时常患得患失、纠结,所以一直没有幸福感,才会写下那样的心情。
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是对当时现状的不安,一直没有走出来。
30岁--40岁之间的十年,我过得十分焦虑,我是从30岁开始喝酒的,那个时候我喝了我人生中最多的酒。
最初喝了酒, 就开始哭,总觉得自己很委屈,一方面是固执且幼稚的认为年轻的纯真应该长此以往,唱着不想长大的歌,流着泪;一方面觉得现实为什么这么丑恶、让人厌恶。
后来,就开始醉生梦死,迷上了喝醉,什么的什么,只愿长醉不愿醒。
人生里最多的感受就是无奈。
一开始上班的时候,觉得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翘起地球,后来发现我什么都做不了。
理想主义的想法与现实的现实,让我痛苦了很长时间
最后的最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看见一个没有目标、缺乏热情、得过且过的自己,像一滩烂泥。
很早的时候,我就明白“想要做个赢家,就必须是专家”这个道理,比这更多的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一个道理而已。
没有认真地去践行过任何一条道理。
在道理中自我陶醉,然后,那就是道理。
然后开始人云亦云,仰或是故意特立独行,再或者故作深沉的无病呻吟。
生活变得狭窄、单一,令人窒息。
上班变成了一件痛苦、恐惧的事情,每个周日的下午就开始焦虑,每个周一的早上就像是奔赴刑场一样。
多年前,一位前辈这样评价过我:说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但是思想变成了包袱,所以看上去很痛苦。
那个时候,没有明白这句话意思。
现在想来,应该是我的思想只是停留在想,没有把那些想法付诸行动去实践,一味的抱怨客观,总是把想法停留在想法上痛苦。
应了杨绛先生的那句话“书读得太少,想的太多”。
坐下来倾听自己的声音
坐下来,找寻。
坐下来以后,会看到、听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很多问题的答案慢慢就出来了
2017年,我渴望改变,离开单位后,认真的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依然是有些迷茫,但是想要变得更好的愿望强烈。
韩大爷写道:多问问自己内心的声音,多听听周围人对自己的性格感知,通过反复的实践和经历反馈给自己初步判断的结果,再去想一想过往岁月中有哪些事你做成了之后无比激动,有哪些事是即便不给你钱,即便别人不怎么看好你都愿意做,最后再将自己的目标与社会的需求结合,那个主题,自然就找到了。
依据这几句话,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寻找那个心中的主题和目标:
有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到了中年,还没有活出自己的方向感,那她注定一生狼奔猪突,永远在焦虑中拼搏奔波。
我不想永远在焦虑中拼搏奔波。
回顾过往,我想到了写作。
写作,在我过往的生涯里,给过我成就、自信。
2014年,我有幸被公司推荐参与庆祝公司成立60周年纪念图书编撰工作。完成了17万字的文字编撰工作,编写了《甲子岁月》一书。
感谢那些曾经在我困顿的日子里给我鼓励的前辈、兄长和朋友。
我接受了自己过往的迷茫、不堪,面对了自己的诸多劣势,为自己设立了学习、写作的目标。
对我而言读书、写作,更多的是不想停留在原来的样子。
我写下了《50岁怎么了,我也需要为梦想绽放》。
我真的想要绽放,在死亡之前。
我为自己找到人生的目标和主题兴奋不已。
2011年看了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后。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这句话被我记在空间之日,笔记本上,那个时候,对于“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是不知道要怎么俯下身去,怎样与自己牵手。
等你坐下来,和自己聊聊,才会真正的理解这句话。
你只有俯下身,与自己和解,倾听自己的内心,找到内心的目标,唯有自己。
有时间坐下来,思考、与自己相处,真的是一件非常妙不可言的感觉。
想自己的童年、青葱时代、职场初期、倦怠日子。
我的前半生的经历,搬家多次,求学地理位置环境变化频繁,工作岗位轮换频繁,在焦躁中适应、厌烦、适应、倦怠。
因为都不够长久,所以记忆丢失的很厉害;不管是同学聚会、老乡偶遇,很多大家乐道的过往,我都记忆模糊。
坐下来 记录的时候,突然有些画面就出来了,很多的碎片有了连接的线索,自己的样子会逐渐有了轮廓,原来自己是这个样子的,内心释然了很多。
有目标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我庆幸。我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主题,我的人生开始了幸福的旅程。
有目标的时候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踏实的,连心情都是好的。
人生的不同阶段,为自己设置不同的人生目标,对幸福指数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台湾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追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6%的人没有目标;61%的人目标模糊;9%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4%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不同,4%拥有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不曾改变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不懈;若干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干,他们之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我是那个幸运的人,我找到了自己的主题和目标----写作。
之后,就是践行、专注、坚持,践行自己的目标。
2个月,我为写作的目标,报了两个训练营,开了个人公众号,写了14篇文章,收获了赞赏,肯定,自信、充实和幸福。
在践行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记录计划执行的情况,记录做这件事的心情,不断地复盘。
记录,让我看到,愿意为这件事情花时间、花钱,花精力,去努力。
之前的我,一次也没有这样去做过。
也许你会问:你怎么知道那是自己喜欢的。
变化,那些看得见的变化,说明了一切:
1、我停止了买买买。最长的时间70天没有逛淘宝和天猫,2个多月没有逛街。
2、我忘记了追韩剧,过去的10年,我追了200多部韩剧。
3、我没有抱怨过任何一件事,尽管每天很忙。
4、我每天渴望读书、记录生活,生活充实而幸福。
5、我学会了为自己投资,为成长投资。
参加了两个培训班,收获了认知和知识。
在训练营,默默地关注没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活跃,看着他们日更文章,我放慢了脚步,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
有目标,就有了追逐的方向,有了方向就不会迷茫,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前进,我想,这就是幸福吧。
也许目标不一定实现,但追逐目标的过程得到的成就感比实现目标还要幸福。
真的!
不信,你试试。
我想说:
人生要有目标,有梦想,然后,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