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愚人节,微博知乎上各种愚人节文案层出不穷。
比如“向佛祖请示,我可以拿走功德箱里的钱吗?”
比如“今天说谎都可以被原谅,你夸我一句怎么了?”
再比如“和平分手,分手我提的。非外在因素分手,各方面都很合适。只是很清楚和他走不到最后,仅此而已。我能坦率的发出来,就真的没什么,只能感慨以后可能遇不到这么合适的人而已,跟他毫无关系。再见,王嘉尔。”
诸如此类…恶搞、荒诞、黑色幽默、冷笑话、无厘头,总之,你开心就好。
还有各种“别出心裁”的朋友圈文案,分分钟把人秀飞,只道“有才的网友…”
网络小说里也是,雷死人不偿命的那种,人物内心剖白犹如惊雷,道道正中人心。写梗写到出神入化,让人拍案叫绝,语言撩人于无形,让人欲罢不能。
在日常交际中,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讲点无厘头的东西来活跃一下氛围。聊天时也不忘讲段子,仿佛在宣告自己就是段子手。
这是现在年轻一代的表达方式,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嗤之以鼻,但大多数人还是乐此不疲的。
那些话,仔细想想,是很有道理的,只是换了一种更能“引人注目”的“精辟”的表达方式罢了。
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表达和释放情绪的好方法。有时读完那些段子,大笑一阵,然后一些阴霾就随风而散了。
现代人内心都很孤独,宅,不爱交流,都说自己是外冷内热,于是炽热的心便把想说的话给烹熟了,甚至烫嘴烧心。我想到了《瓦尔登湖》里的一句话:他们是把自己放到一口所谓时髦的锅里烹炸烘烤了。
因为孤独,所以狂。
然而,只要没有过度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哀造次。
这好像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想要终止,就先静下心来吧。
那些表达不是不好,只是不要忘了我们交流的本质和一种更纯朴自然的表达方式。那些偶尔讲讲还是蛮有意思的,只是要记得自己真正需要倾诉的是什么。若总是这样交流,难免会与自己真正想要的渐行渐远。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需保持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否则,就极易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