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老大今年5岁,她老是说话不算数。
晚上下楼玩,说好9点回家的,结果没有一次能按时回去。
一开始,爸爸妈妈会和颜悦色地给她讲道理:“9点了,要回家洗澡睡觉了。睡眠时间不够,长不高的噢。”
她不回去(可能她觉得自己长的挺高的)。
然后,爸爸妈妈开始生气,威胁她:“我们自己上去咯,等下小心坏人来抓你。”
她也不怕(可能她觉得自己力气很大)。
最后,爸爸妈妈只能假装回去,然后悄悄躲在一个暗处观察,看她是不是会跟过来。
结果,她完全无视,玩得没心没肺的。
事实证明,讲道理、威胁,都是不管用的。
5岁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也没有遵守约定的概念。
怎么才能让她准点回家呢?
爸爸想啊想,想到了以前用过的一个技巧,就是给孩子定“游戏规则”。
这次的“游戏规则”就是“说话要算数”。
还好爸爸平常就很注意“说话要算数”。
比如,说好要给她讲睡前故事,爸爸再困也会给她讲故事。
比如,说好给她买老冰棒,即使她自己忘了,爸爸也会主动带她去买。
比如,妈妈说好给她做蛋糕,但是没做,爸爸也会及时督促妈妈。
所以当爸爸提出“说话要算数”的时候,她就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提议。
有一天,下楼玩之前,爸爸问她要玩到几点回家?
她说9点。
路上爸爸说:“我们的游戏规则是“说话要算数”噢。爸爸都做好榜样了,说给你买老冰棒就买老冰棒,你自己说的9点回家,也要说话算话噢。”
她肯定地点了点头。
让爸爸感到意外的是,到了9点,她居然就真的乖乖和爸爸上楼了。
要知道,以前可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各种叫都叫不动她的。
在回去的路上,爸爸第一时间肯定了她。
爸爸跟她说,今晚你这个行为就叫“说话算数”,很棒。
第二天,下楼玩之前,
爸爸和她说好9点要回家。然后她就去玩了。
等到时间的时候,爸爸去叫她。
那会她正和小朋友在玩滑滑梯,玩的可开心了。
考验来了,
叫她叫不动。
于是,爸爸说:“还记得吗?我们说好的,说话要算数噢。
上次我们说好几点回家你就回了,很棒。现在到时间了,我们回家吧。”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就乖乖从滑滑梯下来,跟爸爸回家了。
快进电梯的时候,她的小伙伴菲菲又追过来,叫她去玩。
爸爸心里一紧,难道要前功尽弃了吗?以前好几次就是这么被叫走的。
没想到她居然成功顶住了诱惑,
和菲菲说了句“我要回家了88”,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了。
总结一下成功经验,有2个。
一是爸爸妈妈要做好榜样,自己说话算数,孩子才能学你说话算数。
二是在孩子做到的时候,及时肯定她,给她信心。
另外,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
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爸爸一直暗示她是个说话算数的孩子,她就会对自我进行肯定,并成长为一个“说话算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