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书),对入世与出世比较感兴趣,故而对此做了一些了解,一些了解的内容,作以下呈现。
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社会。比如:“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道教中出世是指尘世无所眷恋,面对万丈红尘而不乱心,入世就是没有体味红尘而到人居住的地方去体味凡心。
出世:是指古代一种以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意思。“世”则指凡尘俗世。比如:“佛教徒以入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与入世的区别:
1、人生追求不同: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
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价值观不同:
因价值观不同导致有出世入世之说,儒家认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社会,主要精力应放在构建人类社会秩序上,道家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自然界,他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自然秩序,归根到底还在于二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造成的。
3、人生态度不同:
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
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可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
王国维先生曾说:“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永远是是诗与远方,也不可能永远是茶米油盐。
我们的心态不能永远抱着出世之心,也不能永远抱着入世之心。
学会入世出世的心态转换,一张一弛,生活才能永远充满弹性。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个懂过生活,会生活的人,既能在工作中严肃负责,又能眷顾生活中的乐趣洒脱。
一味的出世,会让你消极悲观,佛系而停滞不前;
一味的入世,会让你负重前行,疲惫而失去弹性;
只有保持出世的心态做人,入世的心态做事,灵活的转换心态,张弛有度的工作与生活,才能在俗事缠身时能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人的一生就是在寻求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把握好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平衡好出世与入世的心态,方能事事顺心。
好了,就这样吧。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