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事有效果,方法是关键。方法对了,不仅语言能力迅速提高,对自己也有了自信,而通过语言考试只是一个副产品。一个典型的反例是: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学习英语,到高中一共用了10年左右,一般只达到了大学四级(或六级)水平,其实是一种低效的学习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英语学习时的错误做法,在学德语前先升级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去学德语。
01 英语学习的误区
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此法其实符合“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但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如果文章难度对于读者过高,或者读者对文章领域不感兴趣,那么此法的效率不高。
② 死背单词
单词需要背,但更多人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根据词根词缀的规律记忆,并且很多人不根据遗忘曲线及时复习,导致单词记忆效率低下。
③ 材料选择呆板
很多人大量精听考试听力材料,听力能力确实得到一定提升。但如果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练习,不仅听力得到了提升,词汇和语法也能得到练习,并且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愉悦的。
总结
过去我们常用一种呆板,静态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其实,语言学习的方法是类似的,既然我们儿时能够快速掌握中文(虽然童年是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段,但年龄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暂且不计),那么在此基础上,后天学习二外,甚至三外,应该是轻松愉悦的。
02 语言习得领域部分研究成果
① 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性输入)
可理解性输入是指,大量输入(听和读)难度略高于你水平的语言材料。材料可以是适合你水平的新闻文章,电视剧和电影,甚至是德语小说,然后就是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
② Shadowing(影子跟读法)
影子跟读法是指,选择合适你水平的材料,一句一句地练习。先听一句话,然后在脑海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生硬的英翻中,意会即可),然后完全按照说者的语音和语调复述出来。如果你很难进行,说明你选择的材料难度过高,不适合此练习。
03 学习方法
① 大量精听可理解材料
选择合适自己难度的语言材料进行精听。
② 经典材料用影子跟读
遇到经典演讲或特别感兴趣的题材,选择用影子跟读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