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双休,是教育及整个社会文明的倒退

你好,我是凯歌~

最近看社会热点,发现很多地方的高中开始实行了双休。

作为经历过高中苦行僧一样学习生活的教育工作者,我非常赞同此举措,并希望它能够在全国各地都能够推行,作为基本标准。

但同时,也发现了个别地方的家长开始各种“作妖”——联名抵制高中双休。

一、双休,是教育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在家长们的单细胞思维逻辑看来,“双休”=“不努力”=“不能吃苦”=“坏事”。“拔苗助长,只会让禾苗死掉”这个道理我想家长们或多或少都听过,但能真正明白又能接受的又有多少。

(一)学生精力严重透支,学习效果不佳

我当年读高中的时候,虽然没有双休,但高一阶段的压力还算能够承受。每两周休息两天(不过严格来说不足两天,因为双周的周五下午离校,作为住校生,周日下午五点就要返校,然后上晚自习),至于单周,则是周六全天和周日上午上课或自习,周日下午则休息一下午,但晚自习照常。

从高二开始,变成三周休息两天,单双两周只有周日下午能休息半天。

高三更不用说了,月休两天,加上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准备早自习,同学们睡眠严重不足,大清早经常哈欠连天。

早自习有时候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会来教室,遇到打哈欠甚至趴桌上打盹的,就会把他们叫起来,要么站着读,要么叫到门外训几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后来早自习,同学们学会了和老师“捉迷藏”,精神不足的同学趴桌上打盹,周围精神比较好的同学如果发现老师的身影,就会戳一下那些打盹的同学的肩膀叫醒。

仔细想想,为了单纯堆积学习时间,牺牲学生们的精力导致效率下降,总体收益其实并不高,还容易让学生们内心抗拒。与其让学生把心思用于和老师斗智斗勇,还不如允许他们多休息休息,让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学习。毕竟,革命的本钱是身体,而不是理想,更不是鸡血。

(二)学生容易陷入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简单来说,就是涉猎的事物太少,导致对外界的陌生感很重,从而产生各种“不适应”、“做不来”、“被骗”等“不成熟”的行为。

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留给了学校教育(还是异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占比过低,就容易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行为缺失感”。例如:

见到一些社会人士,不知道如何待人接物;

外出游玩不会乘地铁、高铁;

面对自身权益受到侵犯(例如被邻居家的狗咬了),不知道如何维权;

莫名被卷入一些违法事件,不知道如何配合警察的工作;

面对一些骗子的伪装,心里只有“助人为乐”的那一套思想,导致轻易被骗等等。

二、为什么不愿拥抱双休?因为家长们的“小算盘”打得非常响

首先请允许我吐个槽:有的家长别的事情不会,整孩子倒是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的。

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孩子只是自己装点门面的“工具人”,而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

比如那些上书教育局,要求不双休的,理由大多是这些:

高中学习任务重,双休来不及学,考不上谁负责……

学生放假,那我们不得要经常接送吗……

其实,从这些家长的言辞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文化水平。在他们的“二极管”思维认知下,所有的事物都是非黑即白的,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是零和博弈、无法共赢的。

教育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作用的,很多家长把教育的责任一股脑推给学校和社会,当起了甩手掌柜。高中的老师们忙活一天,备课、上课、改作业、改卷子、要监督晚自习和周六周日,晚上还要查寝,还要随时应付学校领导层那些形式主义的“政治性任务”,但家长们只需在家长群里发一句廉价的“老师辛苦了”就认为自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而当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自己能够站在“弱势”的一方,堂而皇之地对老师和学校“判死刑”。

孩子考不上大学,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比如家长给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孩子自己本身天赋有限、考试发挥失常、甚至还有故意不想考上专门与父母作对的(这种一般成绩并不差,有自己的思想)。

别看家长们统一抵制双休,但有的家长恐怕心里想的是“你们双休我不管,但我的孩子要比你们卷!我的孩子只有不双休才能弯道超车,才能考得比你家的好!他/她不能松懈!”

当多数家长都这样想,表面互相谦逊,实际暗地较劲,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正如法国作家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群体只有愚蠢而没有智慧。

当一个群体都在用相同的处事方式,那么整体来看,这个群体本质还是没有变化。毕竟,一个人努力,提高的是自身的成绩与排名;一群人努力,提高的只会是分数线。甚至说,一些思想不够坚定的学生,甚至还会被群体性行为带偏,导致自己被拉低。

这些与每周休息几天压根无关,家长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就算他的孩子是无限续航的学习机器,持续运转到高考最后一刻也无济于事。

简单归因,不过是家长们懒于反思,给自己家庭教育不力找一个用来推脱的借口。

至于学生放假的接送问题,倒是要反问这些家长:孩子都高中了,还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吗?这是不是之前过于溺爱、过于束缚的结果呢?难道孩子们不能自己上下学吗?骑自行车、坐公交,好像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吧。与其责怪教育政策,不如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

总结

双休,其实是一个多方利好的事情:

①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保证,学习效率提高

②教师工作负担减轻,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上升

③督促家长提高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强化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国家经历了饥荒年代,吃苦是必经之路。但随着改革开放、脱贫攻坚这些国家级任务的达成,我们已经不用再为物质资源发愁了。我们更多的需求,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

虽然我看到有些学校不惜以接受罚款为代价也不让学生双休,但我还是对总体行情持乐观态度。

当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疾病甚至抑郁后再想改正,就为时已晚了。

可以说,双休,是教育水平的进步,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