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校是个老旧的学校,像迟暮的老人,一如这个城市最古老的街区:剥蚀了的墙壁,灰暗了的窗玻璃和阳台深处偶然冒出的一盆盆生机盎然的花儿,似乎在诉说着,这个充斥着各县方言的城市既垂垂老矣又顽强地不肯淡出众人的视野……
说起历史,其实学校跟这座城市差不多,也不过50载,跟这个源远流长的国家、跟许多个城市比起来,几乎是不值一提:老旧的不是年龄,是一种气质和状态,多年前因政治军事原因大建城市而立的那些街道和建筑,在老城区里,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特别适合怀旧,老人们重返的日子里忆起童年倒是极好,只是在外来人看来,显得发展动力不足,要不然怎么就没有变新的迹象呢?
02
不用说打着补丁的深一块浅一块的塑胶跑道,即便在小雨沾湿地面的时节,也会留下一滩浅水的痕迹;也不用说跑道旁非学校用地的那几幢居民楼,黯淡了的墙壁和玻璃窗,楼间距足够宽大到门口小院儿种满了栀子树、一到夏天香气袭人;更不用说那几个坚强不屈地挺立不倒、却透露着过去了的那个时代的几个大字——“学生食堂”,无一不在揭露着这学校之陈旧、局促与偏居一隅的闲适。
唯一略感欣慰的大约是,那栋欧式风格的女生宿舍,雄伟地挺立,鹅黄的墙壁和拱门尖顶的装饰,倒是让人不那么泄气,只是显得有点鹤立鸡群了。
可是一回到自己所站的教学楼,不自觉地感觉逼仄,办公楼的走廊,对于第一次进来的人说,总觉似乎有种要进监狱的压迫感——墙壁间距太小了。
整个学校就只有两栋教学楼,前楼和后楼,相距不远,一条30米的走廊即可连接,课后活泼的学生稍微打闹一下,总会担心撞到人。站在前楼的楼上,眼珠就这么一晃,整个校园就尽收眼底了。
03
平时看,无甚风景。
初冬的时候,却避不开那一抹金光——是两棵枝干强劲树皮黝黑的银杏树。
生在学校走廊的墙外,在居民楼的墙内——每次想到住在这里的居民,真是辛苦,不得不随着学校的铃声调整自己的作息,半点作息“自由”也没有。
那树长得漂亮,没有树枝的那截树干刚好长过墙壁,我们看见的那部分就是最美的部分了。
银杏成林,人在金黄的色彩里,应是最美,就像《十面埋伏》里的那片胡杨林吧?
可这儿,却不知当初是哪位好事者,栽下了这两棵银杏树,长到今天这样枝繁叶茂,满树金黄,在初冬的微风里,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欢快地向世界招手,这绚烂的色彩,不知吸引了多少熟人驻足扬首,又点缀了多少人的梦境或朋友圈?
最怕的还是刮风下雨,“大风起兮云飞扬”,一起飞扬的还有黄叶,扑簌簌地掉落在柏油地面上,铺成一片黑底黄叶的画面,也算可爱。
只是,校长绝不会让这画面停留超过一天,第二天,叶子便都被清洁工扫进了污秽不堪的垃圾堆,甚是可惜。
更可惜的是,你会知道,第一阵风过后,还会有第二阵风,即便无风,那绝美的黄叶也会像大树告别,落叶归根哪。
最凄惨的是冬雨淅沥之时,她满身的叶子便会“零落成泥碾作尘”,湿哒哒地贴在路面上,无可奈何地被人踩,过得一天,无香亦无影。
抬头看,朔风凌冽里,只剩一树漆黑的树干树枝,空无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