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湖是黄山学院的一处胜景。我时常来这里驻足观赏,为其独有景致所迷醉;在烟雾迷蒙、春花盛开的时节里,更令人眷顾与怀想了。在徽杭高速路口,巍然矗立着富有徽派特色的石雕门柱,象征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寓意;透过门柱,赵朴初手书“黄山学院”金色大字豁然展现。
进得校门,数株葱茏香樟分列大路两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校训镶嵌于宽阔弧形墙上;这所本土高校奉陶行知为永远的精神校长。距大门左边不远竖着“听松湖”绿字刻石,这就是令人怀想的听松湖了。放眼而望,沿听松湖四周环绕着刚吐新绿的依依杨柳。点缀其间的几树深红桃花,把春意渲染得格外浓郁而灿烂。
东边临湖向南而去高不过五六十米、长二三千米的一带低山构成一道天然屏障,经春雨浸染的满山松树葱翠欲滴,火红的杜鹃花间杂在丛林中闪耀。清风吹拂下松涛一阵紧似一阵,颇多激越与悬想;湖名即由此而来。沿东向南弯曲的石径紧依湖滨于松间蜿蜒穿行而去,环视湖中粼粼碧波,置身巍巍松下,聆听着松与湖的絮语——仿佛在说:让学子们有松的坚贞和水的灵动吧!站在湖的南边向西北处眺望,校训墙后徽文化广场上一杆五星红旗正猎猎飘扬。旗后可见“逸夫图书馆”耸然而立,中间以百叶窗形映衬出“经史子集”四个大字,连同两侧形似电脑芯片立于主板之上的巧妙设计,象征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一致。
校园东临屯溪区稽灵山,南向合铜黄高速公路,西连休宁县芳口村,北接徽州母亲河新安江之源——率水,宛如一枚自北向南铺展着的巨型绿叶;园丁们就在这一绿叶上精雕细琢,为培养学子如春蚕吐丝般迸发出智慧与才情。黄山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的徽州师专和后来的黄山高专,历经30年蓬勃发展,创造了不少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奇迹!环顾而望,纵横交错着“朱熹路”、“戴震路”、“行知路”、“胡适路”、“天佑路”、“宾虹路”等以徽州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校园道路,彰显着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走在名人路上,仿佛先哲的身影与我们相伴相随,他们的精神在导引和激励我们,心情显得格外豪迈!教学楼、实验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主体建筑尽显徽派特色。沿湖畔树间石径向前,一座弧形石桥——听松桥突兀眼前,高出湖面约五六米。桥后不远处山坡与松树相勾连,隐约可见学生宿舍和学生餐厅的楼影。
走上听松桥,俯瞰听松湖,原来这湖为一勺形,像一只水勺盛装着湖里的碧水,面积总有二三十亩光景吧。湖的左岸杨柳依依,右岸青松苍翠,湖水中央正有一抹云彩在蓝天飘行,显得尤其清澈空灵。经春雨洗礼的湖光山色,剔透空明至极!这情景不能不说与朱熹《观书有感》诗境契合。难道这一湖清亮灵动之水不得益于它的“源头活水”吗?难道一方校园不正因这一湖碧水而显得更富灵性吗?自然,要办好这一地方高校,同样也需要“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就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理念,就是历史上特别发达的徽州教育的精髓,就是徽州历史文化名人的成才路径!一个高校,最紧要的是培养时代社会所急需和引领时代社会发展的杰出英才。眼前碧波荡漾的湖水,仿佛蓄积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的精灵,启迪并预示着:有着深厚地域文化传统的这一高校,一定会孕育出新时代的朱熹、陶行知、詹天佑和黄宾虹们!
走下听松桥,下课铃声骤然在整个校园上空响起。众多学子簇拥着从教学楼、实验楼走出,不少学子正向听松湖涌来。他们汇聚湖畔,陶醉于眼前美景,仿佛要把听松湖的美丽揽进青春的怀抱!听松湖仿佛感到了生命的律动、春天的律动和时代的律动,将她无比的魅力展现给热爱着和创造着春天的人们!(原载于2011年3月7日《 人民日报 》“大地”副刊)
(图/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黄山市作家协会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