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一个下午,东北的冬天很冷,百无聊赖的我做了一个初二男生经常做的事——逃课。那个娱乐业极度匮乏的年代,逃课后能做的事情不多,基本就是打游戏,台球,看录像。除此之外只能和同伴做到一起吹牛了。当然吹牛的内容也主要是以上三项。
那天逃课的我是独行侠,没有同伴,并且经费有限,只能选择看录像这个最经济的活动。我现在还记得我总去的那家录像厅一块钱一张票,重点来了,由于我是学生竟然可以半价,也就是五毛,就像小岳岳说的,太神奇啦!而且我记忆最深的是录像厅可以抽烟,羡慕死那些现在看电影的烟鬼们。
说了那么多不是为了讲古,是引出今天的话题——港片中的黑社会。因为那天下午的录像厅中我自五岁看三打白骨精里师傅撵悟空后,又一次流下了男人,哦男孩的眼泪。《英雄本色》中张国荣死的场面我至今经常在眼前回闪。由于当时都是循环放映,没看到片头,高中后我才知道那是第二集,然后补的经典第一集。
就从我开始了解的年代,80年代说起吧。那时的港片中的黑社会都是一身西装革履,手中各种名枪,子弹打不完。这大概是因为当时香港周边战争频发,枪械管理不到位,都市内会时有枪战发生。唯一不明白的是古惑仔个个都和大富翁似的,被严重浪漫夸张了。
进入90年代,黑社会的待遇明显下降不少,穿着也前卫了许多,大金链子,小耳钉,染发,纹身,向青春偶像派发展了。这一阶段的港片中,黑社会的形象受九七回归影响很大。主人公不再是神,变成了带有偶像气质的人。武器从以枪为主变成了刀光剑影,更接地气。
进入新世纪,港片中黑社会越来越向写实的方向发展,整个运行机制公司化程度更高,个人感情被淡化了,形式更加注重经济利益,更加注意效率,那种动不动吹哨子喊人比人多的幼稚行为很少见了,大规模的枪战和群架也基本绝迹了,更加注重描写杀人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顺便说件有趣的事,上面这张图,如果放在80年代,你说谁是警察,谁是黑社会?
最后说一句,2010年以后港片整体衰落,社会经济发展上了高速公路,黑社会片很少见了,不禁要问一句,什么是单纯的黑社会?现在还有单纯的黑社会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