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二年,中考之前,突然身体消瘦无比,吃东西觉得痛苦,一直胃疼,于是有了一趟北京之旅。各项检查都正常,医生说,就是心理素质不太行,学习课程太紧张导致的。从医院出来,爹和我都长出了一口气,于是就在北京多待了两天,去看了看当时西三旗的舅爷家,看看多年未见的老亲戚,中考之前散散心。
那个年代,生活节奏还没这么快,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报刊亭,边上坐着听着匣子喝茶下象棋顺便卖卖报纸的大爷。从颐和园游玩回来,爹买了一本《小说界》,里面有一篇中篇小说,叫《丁成今年三十一》,当时我还小, 印象中讲的就是一个中年男人失意的生活描述,过着最最普通的生活,抱着对生活仅剩的一丝丝幻想,从逼仄的工作环境,一成不变的上下班的公交车,到狭窄阴暗潮湿的出租房,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灵魂的压力的重量却是如此的相似。
里面有一段非常长的文字堆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一种三十岁过后的成年人,看这个世界,画面撕裂的感觉。如果生活太过熟悉,一切就会变得如此碎片化,要从生活中找到那么一点不同,就显得极其珍贵。比如之前的生活,如果用那种描述方式,就可以写成:<u>钙片-轮椅大爷-蒲黄榆地铁-测温-拥挤-秃顶路人-奇怪味道-俄乌冲突-咖啡-邮件-带薪拉屎-午餐-酣睡-开会-落日-路人遛狗-晚饭-抖音-聊天-睡觉</u>
重复了很多次的一天,就是几个词汇的简单堆叠,而肉体感知,慢慢麻木,灵魂的热度在降低。丁成三十一岁的感受,只有灵魂真正过了三十岁,每天向前奔跑又觉得四处是无尽的大地无法追赶那个越跑越快的目标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浮生一日,到底是什么,它缺少打碎了大多数人对生命的那些五彩斑斓的期待,把儿时的梦,从彩色,涂成了灰色。
二零二二年的第一场雪,会不会比二零零二年,来得更晚一些?